第43章 大同小异的死法-《大理寺小郎君》


    第(2/3)页

    转到书房的主位上,元博在主位的太师椅前发现了一大滩血迹,一旁放茶杯的小方桌上也有零星点落的血渍。

    主位后的墙上挂着一幅春景图,下半部分却已经被削掉。

    从切口的平整度来看,是被某种利器所划断,且下手恰到好处。

    仅仅是将墙上的画削落,而未在墙上留下痕迹。

    一幅挂在墙上的画,以利器削掉下半部分,却未曾触及墙体。

    可见,下手之人定是会武,且武艺还不一般。

    至少在力度掌控上,炉火纯青。

    而画作被削落的部分并没有被拿走,凶手的目标不在此画上。

    以所见的痕迹来看,这里或许才是慕容秋山的第一死亡位置。

    凶手先是逼迫慕容秋山写下了某种文书后,回到主位上,再一刀斩下他的头颅。

    慕容秋山身死倒地,留下了一大滩血迹,头颅掉到身旁小方桌上,继而滚落。

    之后,再以钢针、细丝固定住尸体,摆出“提头奉上”的姿势。

    元博深思着,脑中不断模拟出慕容秋山被杀的过程。

    到底是何人与之有此深仇大恨,杀人后还不解气,仍要摆弄尸体折辱?

    这时候,崔三和慕容海已经做好了现场记录。

    元博吩咐道:“先尝试提取脚印,重点在书桌和尸体周围。”

    崔三应是。

    随即从木箱中取出一包粉末,在书桌和慕容秋山的尸体旁洒下,并熄灭了书房内的所有蜡烛。

    这是一种天然的荧光石粉,对光线极为敏感,具有一定的吸附性,洒在地上可以印出脚印的雏形。

    古代查案,虽没有什么高科技手段,但也已经初具“指纹”、“掌印”的概念,并完备了一些甄别的方法。

    对于天然荧光石的运用,便是其中之一。

    随着烛火的熄灭,书房内暗黑一片。

    崔三点亮了一盏小油灯映在地上,荧光石粉末遇到微光,浅浅发亮,吸附在脚印上,初见轮廓。

    但在慕容秋山的尸体周围脚印遍布,且还有拖行的痕迹,却是很难准确认定哪一双足印是属于凶手的。

    反倒是在书桌旁有所收获。

    书桌是慕容秋山一人独用,平时很少人会来此,即便是下人打扫,也不会轻易留下痕迹。

    案发之时,慕容秋山有写过东西,凶手定然会在一侧盯着,也就有可能留下脚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