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你不是个正人君子-《武唐春》


    第(2/3)页

    当然,唐朝时候的人,局限于这个时代的认识,还有对许多未知事我物的无知,一些需要改变的东西,他们并不知道。就打个比方,原本人家一年种一熟作物,其他时候让田地放着恢复元气,你如果劝他再种一熟,保不定他会认为你是想毁他的田地,除非大家都这么做了。

    “说的非常有道理,”此时的武则天心里除了惊叹,已经没其他想法。她想不到,李晨今天竟然能给予他这般惊喜,

    见武则天表扬他的,李晨更是得意,把一些他窃取人家的知识也显摆一样说了出来:“娘娘,水稻的推广,南方的进一步开发,对我大唐的粮食产量会有决定性的作用。这一点,微臣愿意以项上脑袋作担保。还有,娘娘,微臣还听师父说过一些种植之道,精耕细作之法!”

    “你详细说来听听,”武则天挺有兴致,身体都直了起来,还向李晨微倾过来,以便听的更仔细。

    “水稻种植除对水和日照的要求比较高外,其他的要求并不是很严格,因此更容易种植,不过要使水稻产量高,必须得细作耕种。这是师父亲自总结出来的经验,并且得到过实践的验证。”

    “怎么个法子?”武则天更加的好奇了,身体进一步往李晨方向倾过来,以致胸口的风光都有一截暴露在李晨的面前。

    李晨借喝水之机,瞄了眼武则天那微露的白嫩胸部,保持着从容的神色,继续说道,“种水稻之前,必须先将稻田的土壤好生翻耕,使其松软变糊,将所长草覆盖到下面,成为肥料。这可以用水牛来整地犁田。田地平整好后,然后再育秧,将稻种集中撒在几块田地里,这样方便管理,也可以减少病虫害。待秧苗长到一定大小,再起秧播种,播种后要加强管理……”

    李晨唾沫横飞地把他所知道的如何耕田、平整,浸种育秧、催芽、秧龄掌握,如何播秧、插秧密度、播种时候的田间肥水管理,及秧苗种植后直至收割前的一系列管理措施都细细地讲述了一遍。直把武则天听的目瞪口呆,云里雾里。

    武则天没经历过农事生产,对种植之道几乎没什么了解,但她听李晨说的这么详细,这么多的条条框框,马上认可了他所说的是挺有道理的。当下连声称赞了一番李晨,并说李晨即使到户部做事,也完全可以胜任。

    李晨怕武则天真的把他扔到户部去,赶紧解释道:“娘娘,微臣知道这些,都是师父所说,还有一些是自己认为应该这样做的加上去,真实情况是不是这样,有没有效果,微臣也是不知道。微臣只敢确定一点的是,只要大力推广水稻,施行稻麦复种,精耕细作,大力开发南方,大唐的粮食产量肯定很快就会上去,即使遇到灾年,也不要太担心粮食问题,不要怕灾民无粮赈救。”

    说到水稻,李晨又马上想到了一个水稻的品种,“娘娘,微臣听说南方一些地方在种植的一种名叫‘占城稻’的水稻,这是在交州以南林邑境内广泛种植的稻种,以林邑境内占城命名,这种水稻成熟周期极短,从种植到收割只需要五十天左右,微臣听说占城稻不只生长周期短,而且产量高、耐旱、又不容易有病虫害,在交州一带种植最广泛的稻种,那里大部地方一年至少可以种植三熟水稻。”

    据历史所载,占城稻很早就在南亚一种天气温暖的地方种植,但直到北宋时期才被引起到江南一带,并经朝廷之手大范围地推广种植,并带来了田地的丰产,为两宋经济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唐初时候,内地至少江南一带一定是没有的,要是能比历史更早引进这种稻种,在唐的粮食问题,还会是问题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