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明镜是非(三十一)-《玩明》


    第(2/3)页

    另外,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早在史前时代,人们就开始采掘露天铜矿,并用获取的铜制造武器、式具和其他器皿,铜的使用对早期人类文明的进步影响深远。不过由于矿山中的铜含量普遍较低,开采困难,产量一直提不上去,所以才会被用来做成铜钱。

    自然界中,含铜的矿物比较多见,大多具有鲜艳而引人注目的颜色,例如:金黄色的黄铜矿cufes2,鲜绿色的孔雀石cuco3?cu(oh)2或者cu2(oh)2co3,深蓝色的石青2cuco3cu(oh)2等,把这些矿石在空气中焙烧后形成氧化铜cuo,再用碳还原,就得到金属铜。

    由于纯铜制成的器物太软,易弯曲。古人发现把锡掺到铜里去,可以制成铜锡合金──青铜。另外,铜与金的合金,可制成各种饰物和器具,还有加入锌做成的黄铜,总之运用范围很广。

    铜在后世,被广泛地应用于电气、轻工、机械制造、建筑工业、国防工业等领域,在有色金属材料的消费中仅次于铝。而铜在电气、电子工业中应用最广、用量最大,占总消费量一半以上。

    另外,在化学工业中广泛应用于制造真空器、蒸馏锅、酿造锅等。在国防工业中用以制造子弹、炮弹、枪炮零件等,每生产300万发子弹,需用铜13-14吨。在建筑工业中,用做各种管道、管道配件、装饰器件等,总而言之,铜一种很重要的金属。

    铜如此重要,自然界中的铜分为自然铜、氧化铜矿和硫化铜矿。自然铜及氧化铜的储量少,后世80%以上的铜是从硫化铜矿精炼出来的,这种矿石含铜量极低,一般在2-3%左右,以现有的技术,要开采这种硫化铜很更费成本。

    而现在炼铜的方法主要还是湿法,即用硫酸将铜矿中的铜转变成可溶性的硫酸铜,再将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把铜置换出来,早在汉朝时期,国人就用这种方法制铜了,晋葛洪《抱朴子内篇?黄白》中就有“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的记载。

    所谓的曾青,其实就是胆矾(cuso4?5h2o),胆矾溶液也叫胆水。当然,古人不知道硫酸为何物,更不知道如何将硫化铜转化为胆矾,这些所谓的胆水是从自然界收集到的,原料不足,生产方式落后,所以铜产量之低,可想而知。

    除了湿法之外,明代还有用烧结块鼓风炉熔炼铜的方法,不过运用不广,主要还是用湿法。万磊也曾打算建鼓风炉来溶炼,不过考虑到建造鼓风炉的成本高,顺天府暂时无力承担,所以暂时也采用湿法,毕竟湿法除了会浪费硫酸之外,设备要求很低。

    “老大,就是这里了。”赵全义把万磊带到离溪流不远的一个小山谷,一指插有几条木桩的所在,道。

    万磊抬眼看去,虽然植被很茂盛,不过随处可见一些大小不一的黄色矿石,甚至还能看到一些绿色的鲜艳石头。万磊虽然并非见多识广,不过一眼就认出这些绿石头是孔雀石。

    孔雀石也叫绿青、石绿,由于颜色酷似孔雀羽毛上斑点的绿色而获得如此美丽的名字。孔雀石产于铜的硫化物矿床氧化带,常与其它含铜矿物共生(蓝铜矿、辉铜矿、赤铜矿、自然铜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