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都 第一百二十四章 早有埋伏-《圣宗大师兄》
第(1/3)页
寇刚忽然脸色深沉地说道:
“其实月入五十万两并不是正常的一个数字!
锦衣卫既然允许这些黑道势力盘踞在帝都,当然也对他们所能够赚取的银钱有过详细的调查。
整个帝都,黑道能够赚到的这些银子总数大概是在三百至四百万两每年。
而这批银子又分成两份,每方都有三股黑道势力。
在蓝衣会和山水斋出现前,双方几乎是平分这些银子的。
因此正常来讲,蓝衣会能够获得的银子一年撑死也就是二百万两左右。
折合每个月估计也就十几万至二十万两上下。
但最近几个月,蓝衣会的收入几乎都是五十万两左右的数目。
因此我们可以推断,他们如今可能是在杀鸡取卵!
蓝衣会会长夏菁华可是江阴公的女儿。
虽然江阴公已经宣布和他的女儿恩断义绝。
但这种父女之情,血脉之情,又岂是这么容易能够斩断的!
而且我之前跟夏菁华打过一些交道,她不是那等有如此熊心豹子胆的女人。
她至多只是一个在父亲的庇护下,行事霸道的妇人罢了!
而且如今,通过内中城千户所张敬的大案牍之术。
经过几番确认比对,我们已经能够有很大的把握,找到的就是蓝衣会会长夏菁华的藏身之所!”
“但是五十万两,这么巨量的银子,她是怎么带走的,带走的目的又是什么,她应该不傻,知道带走银子,只会招来更加严密的搜捕!”柳新在这个时候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因为蓝衣会的银子都是通过银票寄存在钱庄的。
并不会直接保存真金白银。
所以只有找到夏菁华,将她身上的银票带回来,我们才算是真正的找回这批银子。
这次我们锦衣卫能够找回这批银子,就能在秦国公面前卖一个好。
五十万两银子是一个不小的缺口,尤其是在这紧要关头。
缺少这么多银子都足以影响秦国公和吴国公双方的权利交接。”
柳新听到这里也终于听懂了这个任务的始末。
“那么蓝会会长现在到底在哪里呢?”
寇刚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说道:
“关于这个问题,还是等见到张敬张千户再说吧。”
于是两人来到了望空台上,这座木楼果然高耸入云,站在上面能够俯瞰大半个帝都外城。
柳新也是第一次俯瞰帝都风景,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只不过他们来到望空台时已经是傍晚,现在天色渐暗,有些看不真切,倒是有很多地方已经开始点起灯火。
星星点点,稀稀疏疏。
望空台上,张敬对二人恭敬行礼。
这两位都是他的上级。
不过张敬的视线更多的停留在了柳新的身上,对于这位极年轻的锦衣卫佥事,他对前者的事迹也有所了解。
他甚至曾经私下里使用小案牍术对柳新进行了分析,结果令他非常意外以及震惊。
那个结果他怎么也想不到,本来他想把这个结果上报给代德安,但福至心灵。
他又对代德安和柳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次小案牍术。
结果在此令他吃惊,原来代德安都知道。还好他没有直接上报给代德安,否则他私下使用小案牍术的事情可就藏不住了。
不过越是知道更多的内幕,张敬就对柳新越发的好奇,他已经决定找个时间接触接触这位柳佥事。
知道两人来意,因此张敬直接把一张纸递给二人。
“这就是通过大案牍术预测出的蓝衣会会长的下落。”
寇刚没有接,柳新明白他的意思,于是率先接过纸条一看,脸上立即露出了震惊之色。
而这一幕则让张敬再一次吃惊,寇刚竟然让柳新先看,也就是说寇刚默认柳新的地位在他之上。
柳新心中快速思索,这个地方这人如果他记得没错的话,应该是一位三品大员的府邸!
这么一位朝中身居高位的大官,竟然窝藏一个朝廷通缉犯。
这种事情如果说出去的话,肯定没有多少人相信。
已经做到三品大员,他的仕途,他的家族无疑都已经是整个正阳天下最顶尖的那一批人。
就这种情况下,谁还会去窝藏一个罪犯,这能有什么收益?
难不成这蓝衣会会长还能给他带来更好的生活不成。
一旦暴露,那可就是抄家灭族的大罪。
你能有几族给皇帝杀的?
而且蓝衣会会长都已经被他的亲生父亲给抛弃了,那这位三品大员为什么还要做这种事情?
很快,以柳新的聪明脑子,他立即想出来一个可能性,那就是这个三品大员本来就和蓝衣会会长有所勾结。
扭头将那张纸递给寇刚,寇刚看过之后,眼里立即闪烁着精光。
以他的经验,几乎不用思考,立即就能够判断出这种操作背后的缘由。
而他抬起头却发现柳新用跟他类似的眼神望过来。
眼中也有同样的精光。
他立即心中一动,他没想到柳新竟然也能够这么快就发现这一种其中的勾结。
他今年应该还不到二十五岁吧。
听说他是要参加正阳武比的。
这样的一个年轻人竟然能有这样的眼界,是他实在太聪明了,还是因为其他。
这简直就是天赋变态啊!
从张敬这里拿到了线索。两人便马不停蹄地回到千户所,对自己所属的人马进行布置。
寇刚改邪归正之后也收拢了一批原来他的中心部下。
当然这里面有一些监督寇刚的人,这些人都隶属于另外一个组织。
不过寇刚并不在意,既然是人,那就用,反正只要拿来当炮灰,一波就能把他们全给送走。
柳新和寇刚布置完一切,只不过过去了半个时辰,两人都是行动力极强的人。
这位三品大员所住的宅院位于外城,这和他一向清正廉洁的风评相符。
他时常对外面的人宣告自己是多么的清贫,百姓见堂堂三品大员却住在外城,也就相信了他的这一番说辞。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