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四十五-《在亡国之君的路上狂奔》


    第(2/3)页

    王越倒是很干脆,陛下让臣干嘛臣就干嘛。

    王越干脆利落的表态得到了一致的朝廷喝彩,弘治皇帝也很高兴,当即下旨,三边总制王越改任辽东巡抚,加左都御史衔,特赏白银千两,不日赴任。

    与王越同行的,还有平江伯陈锐,挂靖虏将军印,充辽东总兵官。

    如此大的消息,朱厚照得知以后,并未在意,只是感慨,看来自己老爹对宦官和这些高级军官还是格外开恩,宽厚有些过了。

    朱厚照现在倒是惦记着何鼎交代的事,到底办的如何了?也不知道那土豆是不是适应辽东,长势如何,能不能达到高产的标准。

    这件事在朝堂上只能是算作一件小插曲,几年一度的春闱即将来临,成为了人们万众瞩目的焦点。

    朝廷命太子少保,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程敏政为会试正副考试官。

    消息一出,二人的文章诗集一时间水涨船高,造人疯抢,颇有洛阳纸贵之势。

    一时间,各地学子,同窗之间,见面的礼物都是二人文选,有些路远的没能买到,得了一本,千恩万谢。

    不为其他,所有的举人们都想从二人的著作中看出文章喜好,到时候好投其所好博得个好名次。

    有些家中有关系的,已是打听清楚了这位阁老,知道出题平素喜欢偏,怪,不由得叫苦不迭。

    其实这还真的怪不上李东阳,程敏政,这科举到现在都九百年了,之前还好,从儒家经典中截取,还能四平八稳,到现在,可不是东截一点,西凑一点,出的可不都是怪题。

    作为全民狂欢的运动,朝廷里也都关注着此事,关于呼声最高的会元人选,莫过于南直隶的苏州府举人唐寅。

    这位唐寅,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唐伯虎,如今更是风头无二,应天府的解元,南方士子的佼佼者,更是会元,状元的热门人选。

    更是有人私下说,弄不好弘治十二年,要出一次大三元,三元及第啊。

    只有朱厚照知道,现在笑得这般高兴,到时候有你哭的。

    这或许就是唐寅一生中最风光的时候了,接下来,他的整个人生都是悲剧啊,最后落魄致死。

    关于这项全民追捧的运动,朱厚照并没有太在乎,他现在倒是一心一意的在西山搞起了邮局。

    要说驿站,老早以前就有了,可要说民间通邮,这可是闻所未闻的。

    驿站这玩意儿,为的是传递紧急情况,接待的一般也只有官员。

    要说最出名的,就是一百来年后有个叫李弘基的驿卒,后来失了业,改了名,叫李自成,送走了自己的老东家大明朝。

    至于民间书信,大都是托着同乡所带,时间不确定,能不能到不确定,就这,还是随机的。

    所以啊,这才有了家书抵万金啊。

    朱厚照在西山登记时,相当于重新将黄册造册,如此一来,对西山的掌握就更深了一步。

    大部分都是河南人,况且州县比较集中,倒也能开辟一条邮路。

    况且距离不算太远,成本也不高。

    再说了,现在是试运行,说到底,公益性比较大,实际上挣不了什么银子。

    这一路上上,招募的人手马匹,铺面,开销,还有在各个府县设立驿点,这些林林总总下来,倒也是要个千两银子。

    至于这个银子,朱厚照是不能出的,直接进宫去找弘治皇帝。

    见朱厚照说完想法,弘治皇帝又觉得有点意思,以往的驿站专递的都是军国大事,至于给平民百姓送信,这一点朝廷还真的没有想到过。

    总之就是很有搞头,不仅是善政,而且最重要的是,省钱。

    关键的是,这比驿战那个不仅省钱,还省心啊。

    驿卒那个动不动就是几百里加急,那是什么?那个不长眼的敢动手,一站传一站,哪断了,好,附近的土匪什么的,全给你杀光。

    至于路上,那都是上等良马,是抢时间的。

    还有驿站,还要接待官员,那每年也是个无底洞啊。

    至于太子这个,不紧不慢,时间宽裕,住的呢,自费,也不需要招待,安全呢,全是家信,你要是要,拿去啊,只要你有用。

    弘治皇帝脑子里飞快的想了想,不贵,千两银子,可以弄一下。

    弘治皇帝大手一挥,钱就拨下去。

    朱厚照一贯的宗旨就是有了钱,啥事都能给你办拖了。

    很快,镇国邮局的牌子也打了出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