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顺带着北边烟云十六州也没了。 仁宗吐血,郁郁寡欢,大魏王朝差点就崩了。 好在仁宗临死的两年时间,通过一系列手段,硬生生稳住大局,而这一系列手段就是赔钱,赔地。 虽然屈辱,但最起码稳住了局势。 至于东边和西边稍微好一点,只不过也好不到哪里去。 东海群岛,有诸国列强,其中瀛国势力最强,流窜大量倭寇,屠杀临海百姓,抢掠大魏子民的资源。 西边则有些不受控制,因为西边是佛门之地,以前还好一点可以稍稍管控,现在不行了。 那里的百姓,只听佛寺的安排,大魏的帝权影响不到那里,而且佛门有景王朝支持,难以动弹。 这就是大魏王朝东南西北的外患。 【东海倭寇】、【南蛮王庭】、【西部佛国】、【北边草原】 再谈谈内部问题,那就更加精彩了,比他娘的明末还要麻烦。 大魏王朝采取的是‘内阁制’,没有宰相,相当于宰相的权力变成了一个组织。 而朝堂有三股势力。 内阁首辅柳严明为首的激进派,权势滔天。 内阁大学士杨宁为首的保守派,韬光养晦。 工部尚书李杰为首的中立派,最惨最弱。 这三股力量霸占朝野,皇帝的权力,大大被削弱,以至于皇帝成为了最弱小的存在。 仁宗在世的时候还好一点,如今女帝登基,几乎所有人都瞧不起这位皇帝。 潜意识还是觉得,女流之辈,不过朝中还是有一点保皇派,只可惜啊,斗不过别人,全部告老还乡去了。 【皇权微弱】,这是第一个问题。 【三王争权】,这又是第二个问题。 仁宗临终前,特赐三位王爷不同的权力,一位是秦王,拥有摄政权,但必须要得到女帝同意。 一位是燕王,掌控三大军营的兵符,就驻扎在京都附近。 还有一位是宁王,这位王爷不在京都,驻扎在南豫一带,执掌六大军营,十万铁骑,拥有仁宗遗诏。 若京都内乱,可率兵入京,清君侧,除奸佞。 是不是很熟悉? 仁宗的想法太过于美好了,担心自己女儿登基之后,实力薄弱,所以让自家人来保护。 可他死都不会想到,自家人对自家人才是最狠的。 秦王摄政,成为柳严明最大的保护伞,保皇派就是这样被赶走的。 燕王掌兵,在大魏横行霸道,比皇帝还要嚣张百倍。 宁王掌权,在南豫一带,动不动就索要大量金银,三岁孩童都知道他是想要做什么,可朝廷又不能不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