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县里一般都有‘六房’,也就是县衙具体办事的机构,主要就是吏、户、工、兵、刑、礼六房。 刘老大如今是一房主事,也算是有那么一点点的地位,今日之事,很明显是有师爷为他们说了话的。 刘深找长子过来,就是想着请他对师爷那里道个谢,看看是送上谢银好,还是另外再置办谢礼合适。 “阿爹,此事回头我再张罗吧。儿子是想着等明日请师爷和几个胥吏一起喝顿酒,今日之事,不止师爷出了力的。” 刘深转念一想,当时胡三被人强押着趴在了地上前,县太爷只是皱眉,并未明着发话,可见那两位衙役也是在向长子示好。 “也罢,这里有十两银子,你只管拿出备酒菜,余下的再给师爷选上一些薄礼,咱们不能让人觉得白帮了忙。” “是,阿爹,用不了这么多。去县里最好的酒楼吃饭,顶天儿也就是五两银子,花用不了这么多。” “拿着吧。钱多好办事,莫要让人看低了去。” “是,儿子记下了。” “另外,县太爷那里,你也要看着示好一下,总归这次是咱们得了利。” “行,县太爷这里不太好下手,倒是夫人喜欢咱们食肆的鸡汤米线,不如回头让我那口子带了食材过来亲自煮一顿给大人和夫人尝尝。” 身为县令夫人,自然是不好出门去小食肆里露面的,这样倒是算是投了巧。 刘深将一切都考虑进去,然后揣着三十两银子慢悠悠地去了食肆。 当着谢家族人的面儿,刘深将这三十两银子交到了谢老三手上。 “贤侄,这银钱是县太爷判赔给我那个不争气的女儿的,她既已嫁到你们家,这银钱我拿着也不合适。便先交由你吧。” 谢老三也没什么不敢拿的,反正回去后也是要给二嫂的。 刘深又单独给少年郎,也就是村长的大孙子手里头塞了一个钱袋子,不大,拎在手里沉甸甸的。 “今日多亏了这位小郎君,这里面的铜板不多,权当是我老头子的一点儿心意。” 少年郎推辞不肯收,村长也觉得不妥当。 还是后来谢来福发话,少年郎这才将钱袋子接了过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