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南下长江口-《大宋八百年》


    第(1/3)页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220  南下长江口

    这种带着厚护镜的防毒面具一次做了两万余套分发了下去,虽然这东西厚重了一点,但是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经过试验,放入毒烟当中的十几头羊全都被闷死了,只有戴了防毒面具的那一只还活得好好的,丁点没有受伤。

    戴着像猪鼻子一样的防毒面具,炮兵部队启用了特种炮弹,估算好风好,嗵嗵的再一次发射了炮弹。

    燃烧弹的燃烧效果被无限的降低了,但是打出去的炮弹却散发出浓浓的烟雾,接触到烟雾的蒙古人无不是捂着眼睛惨叫不已,或者是直接便窒息了。

    在炮兵之后,步兵和军医队已经准备完毕了,步兵是用来争夺关口的,而军医,则是携带着特效药随时准备救治伤员,而且还是蒙古伤员,能少死几个是最好的事情了,随着自治区的扩大,公路交通网还指望着他们来修呢。

    在攻城方面,已经修建了数千年城墙的汉人拥有着得天独厚的本领,什么云梯之类的全都不用,使用的是宽宽的木板,长达十余丈,由士兵在下面顶着,厚木析又可以抵挡箭雨,而且在木梯的前面,还装着一排轮子,只要向关墙上一搭,后面一推就可以将木梯顶到城头上去,木梯前面的勾子落下,勾住城墙,一次就可以让数十名士兵进行登城做战。

    当戴着防毒面具的数千名士兵兵临城下的时候,就没蒙古人什么事了,直线距离不过百米,正是火枪的最佳射程,敢露头者必死无疑,枪械可比弓弩好控制多了,用弓弩都可以百步穿杨,何况是可控性更好的火枪呢,这年头的神枪手绝对比后世更多。

    挺着刺刀冲上了关墙,三人一组,轮翻开枪或是防御突刺,片刻便占领了关城要地,后继上来的士兵越来越多,手炮枪械轮翻上阵,到了城墙之上,短巧的,上弹速度更快的近卫枪可要比步枪更加好用。

    近卫枪是从炮兵那里借来的,一战而定关口,一份新的报告也送往的长安,对近卫枪的近战能力做出了评估,发射散弹的近卫枪的三十米射程在近距离做战上,极大的减轻了护**士兵的伤亡,攻城一战,阵亡者不过百人,伤者数十人,以极小的代价取得了最大的胜利。

    同时,军医部门的报告也提交了上去,是关于变种燃烧弹的致伤效果报告,此战俘虏蒙军达到了五千八百人,这五千八百人都是救治过来的,其中这近六千俘虏当中,至少有一半受到了不可逆转的创伤,伤处都在肺部和眼部,这还算是效果不严重的,伤势严重者,直接就被执行了战场纪律,没功夫在他们的身上浪费更多的军用药品。

    看着这份发回来的报告,孙阳忍不住点了点头,看来如果有条件的话,近卫枪每人应该配一把,充做辅助武器使用。

    而在原始版的生化武器上,也需要有一种非杀伤性的武器存在,毕竟自治区需要大量的俘虏来充当劳动力,特别是在未来要在长江上架桥,这种高危险活动更是需要更加庞大的俘虏劳力才行,历史,总是建立在血腥之上的。

    本来孙阳还从来都没有想过在这个年头建什么跨江大桥,还是跨长江大桥,只是一次查找资料的时候才惊讶的发现,哪怕在现代,也有长达千余米的跨海大桥存在,而且历经千年之后,仍然在使用,这让孙阳不得不再次感叹有宋一朝所取得的科技成就。

    有了想法,就需要大量的俘虏,而且还是健康的,活蹦乱跑的俘虏,所以一种非杀伤性武器就要提到台面上来了。

    现在的生化武器很简单,只是材料的选择而已,中药当中的一些毒性药材太过于霸烈的,从前的那种直接就可以让人双目生明了,所以对于抓俘来说,并不合用。

    自治区的另外一种从西域刚传过来不过两年的经济作物就被孙阳选中了,胡椒,这种从西域传来的香料可以用来做菜,但是同样的,选择最麻的一部分,研磨精细之后,无论是用来燃烧还是直接喷洒,都可以让人眼泪鼻涕齐流,足以让人失去战斗力了。

    在前线部队稳步推行的时候,又是数百辆的军用运输车赶到了长安城外,卸下来一大堆稀奇古怪的人,个个雄壮之极,长毛如熊,说着一口生硬之极的汉话,正是那些从俘虏老毛子转化而来的重甲步兵。

    这些老毛子在加入到重甲部队之后,苦学汉话,而且吃得香住得好,一个个吹气球似的长起来,不得不说,这个北地民族,在现在还算是蛮族,在体形和力量上,拥有着无经伦比的天赋,全套重甲加战刀足足小二百斤,却可以全身披挂奔行数十里而不会崩溃,身披重甲足以与骑兵相抗,甚至比大宋的步人甲部队还要强上几分,绝对是步战王者,可惜,面对火器部队,他们同样没有什么还手之力。

    这些调集而来的老毛子都是真心加入到自治区的外国人,而且这年头,大宋绝对是最发达,最文明的国家,令人向往之。

    越强大,越开发,越文明,越包容,大唐战力无双,所以万国来朝,而大宋处于中华文明的巅峰,同样使得宋人心胸开放,一个胡人都可以在海关关长这么重要的位子上一坐就是几十年,何况是区区蛮人组成的部队呢,大宋人什么没见过,可不是现代人所想像的土包子。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