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 闭嘴的方法-《大宋八百年》
第(2/3)页
大宋方面一些部队当兵要在脸上刺字,防止逃兵出现,而当兵的也多数都是地痞无赖,虽然近些年来,战事频发,各地敢战之士从军抗敌,这种刺字的现象渐渐消失,变得少了起来,但是军人的地位仍然不高。
而在自治区,彻底的改变这种情况,士兵的军饷必须要比工商业发达的两星城、长安周边的工厂工人的收入相持平,这仅仅是在训练,若是战时,还能拿一份战时补贴,一名军人养活五口之家一点问题都没有,而且还有怃恤制度,人死了,家人会免税,提供优惠政策,还有一笔钱进行怃恤,保证战死军人的家属衣食无忧,免后顾之忧,才能让士兵舍生忘死而战,而不是仅仅是靠个人的道德思想。
而大宋方面军力不强最大的原因还都不上以上那些,最主要的还是后方文官的掣肘,文官系统是绝不愿意看到武将立下太大的战功,让武将地位提升,与他们平齐的,所以文官对武将的打压几乎已经成为渗到骨子里的一种本能,只要武将一冒头,立刻就要一巴掌拍下去,扯起后腿来恨不得尥蹶子才好。
而在自治区,由于军政分离的政策,后勤沟通,再加上孙阳这个最大的主战派在,这种掣肘就不存在了,行政官员根本就没有资格对军事指手划脚。
不过自治区有大量的宋朝低品阶的文官在主持着日常事务,而在宋朝,文人风骨未绝,不怕死的倒是有不少,各种各样的批判的折子送到孙阳的办公文案上,真要是放到一块,能把他压死。
“妈逼的,他们倒底想干什么?拿我的话当放屁啊!”孙阳怒了,拍着桌子怒吼着。
“那你就把他们都宰了!只带着你的侍卫就够了!”李平不远处的另一个文案处纠结着前线物资的调配,头也不抬的出了个馊主意。
孙阳尴尬的笑了起来,开玩笑,这事能干吗?自治区继承的就是大宋的开放风气,就因为人家说了几句话,就砍人家的脑袋?就要去堵人家的嘴?那岂不是跟伟大的党一样伟大了?或许可以用一大堆的星星符号来代替,到时候自己只要看一大堆的星星进行猜测就可以!孙阳捏着下巴笑道,只是yy了一阵子,就不得不再次面对现实。
紧跟着,孙阳发布了公告,所有的官员,包括大宋方面的行政官员都可以对自治区的军事提出不同的意见来,但是还等这些大宋的官员们高兴呢,后头紧跟着的公告就兜头一阵冷水。
为了能够让不懂军事的行政官员做到有的放矢,所提意见的官员就必须要做到深入前线第一线,以一名普通士兵的眼光参与到战斗当中,然后才能提意见,否则的话空穴来风式的意见将被视为妄,且会整篇刊发到自治区最大的报纸,甚至是深入到大宋到的报纸《自治区时报》之上。
什么被视为妄言,那些官们当然不怕,可就怕他们的东西会被以批判的形式放到报纸,而且还是满天下的传播,一旦有一些意图求和的东西发表出来,说不定哪天就要被一些激进者打死,求和这种事,是不能拿到明面上来说的,总要讲究个面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