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刚柔并进-《皇上,系统不让我爱你》
第(2/3)页
有了那天的公开斥责和这次的一锅端,慢说以宁妃的胆量已不敢再生事,即便她还有那贼心,也再不会有翠翘那样不开眼的下人继续忠心迎合她了,能不去给她落井下石撂脸色就算好的。
所以皇帝也不担心她敢再对绮雯报复。另外其实他也看出来了,以绮雯的资质,宁妃顶多也就能找茬恶心她一下,真说动手把她怎么样,就宁妃那点手腕,还真是不够使的。
老人家的病情往往会随着气候变化,刚一入冬转凉,太上皇的病情就有所加重,虽还未到病危的地步,但因有从前的危急病况垫底,谁也不敢保证不会出现突发情况,阖宫上下都为此紧张忙碌。
自从太上皇病情加重,潭王每日都会进宫侍疾,除了没在宫内过夜,几乎整日都守在慈清宫里。朝堂内外由此一派称颂之声,好像谁夸赞潭王的嗓门小了点,就是大逆不道似的。
太上皇如今一共就俩儿子,夸其中一个至孝,当然就是在隐喻另一个不够孝了。
绮雯撇嘴不屑,嘁!他天天闲的没事飞鹰走马,当然该他去,难道该让皇上搁下国事去侍疾啊?敢情天下大乱没他们的事儿是吧?大道理谁不会讲?你能说不修身不足以平天下,我也能说国高于家,忠义高于孝悌啊!
皇帝听了她这套义愤填膺的抱怨,又抱着她笑了半天。
绮雯是真心想去指着那些人的鼻子说:你们这些鼓吹潭王至孝的家伙,是不是都想皇上为尽孝而做亡国之君啊?就知道站着说话不腰疼,知道李自成破了北京城后是怎么对待那些高官的不?
冬天关外不宜放牧,又到了戎狄异族频繁打草谷的时节,宣大一线和辽东都频频有外敌进犯的消息送入京城。
这样时候他当然不能长时间去侍疾,要知道那伙戎狄强盗已然具有相当规模,成为国家当今的一大威胁。前年就曾被他们从西北一处疏于防范的关隘潜了进来,竟一路逼到了京城脚下,让大燕朝经历了一次濒临亡国的危机。眼下若是对战报稍有一个处理不及时,说不定便会重蹈覆辙。
在这样情形之下,皇帝还是会每日挤出一两个时辰,到慈清宫去陪伴父亲。
即使不听他自己说,绮雯也都知道,父亲病重,他是真心想去多多侍奉的。他这人就是这样,当初离京就藩时几乎下了决心再不回来,可一旦听说父亲真的病危,还是归心似箭,甚至连一直所抗拒的婚事也从命了。
好听的话他一个字都说不出,实则却是真心实意将父母亲挂在心上。不过也仍如从前一样,他的陪伴仅限于陪伴,连几句宽慰病人的漂亮话都说不齐。任谁看来,都像是应付差事,远不如潭王行事漂亮。
是以照绮雯看来,他就是个傻子。当然,这看法跟他再熟也不能当面说的。
绮雯总会替他冤得慌,他这种不会说话只会做事的作风费力不讨好,付出了却得不到回报。
她开始向皇帝提出自己的看法,皇帝却表示并不在意,“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是他一直秉承的信条。无论对事还是对人,于公还是于私,他都在凛遵这个道理。
被内忧外患一压缩,皇帝能用来陪绮雯的时间就很少了。午膳都常开在文华殿,他们常常只能在共进晚膳时聊上一阵。
这对皇帝来说,是避免了再像那天一样擦枪走火,争取到了平心静气去为正式册封她而努力的时间。
对绮雯来说,却是两个人的好感度都趋于稳定,好一阵子都没见再有变化。这或许也不算什么坏事。经历了那夜皇极殿顶的一次有惊无险之后,她愈发对好死不如赖活着心有戚戚,觉得稳扎稳打也很好。
事实上,皇帝当然不是真“傻”的。
在绮雯为朝臣们赞扬潭王大为不平的时候,皇帝就曾向她解释说:这其实没什么不好,正好让我看看,谁夸源瑢夸的最卖力,做个心里有数。
谁都不是傻子,或者说,谁都不会一直犯傻下去。赞颂三王爷的风头持续了没多久就骤然平息。那些潭党领袖反应过来了,虽说适时给三王爷造势是应该的,但做得太着痕迹就是引火上身。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