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臣愿往-《明皇子高爔传》


    第(1/3)页

    忽兰忽失温,处于蒙古高原中部偏东的地带,正好是一片广阔的平原。

    它又正处于克鲁伦河上游,马哈木就将自己的“军事基地”(军营,囤兵之所)置于此处。

    这样一来,在忽兰忽失温聚居和储存物资,既方便又安全。

    然而现在,明军的北征大军已然压到了忽兰忽失温外围南部一线,情势危急。

    马哈木原本准备的一万套重甲只装备了八千骑兵,因为有两千骑(一人一马,称为“一骑”)几天前被高希打了一个伏击,干掉了。

    经过几天的布防,马哈木和朱高炽都完成了战前的军事部署。

    瓦剌大军分三路大军,在明军北面约十里处,找了几个山头布防。

    实际上也称不上是“山”,只能说是略高的小山坡,占有“居高临下”的优势。goΠboγg

    马哈木居中,太平居左守住忽兰忽失温方向,把秃孛罗居右守住克鲁伦河上游军营方向。

    明军一方,北征总兵官朱高炽则布大军于忽兰忽失温南部一线。

    朱高炽居中,郑亨领中军护卫。

    宁阳侯陈懋所部、丰城侯李彬所部居左翼,成山侯王通所部、都督潭青所部居右翼。

    汉王朱高煦则列阵于前,准备打头阵。

    高希所领的神机营在哪里?

    在郑亨所领中军的前面,也就是在汉王和安运侯柳升所领的大军之后,以便利用火器的优势,可以在关键时刻居中策应。

    不过高希的神机营并没有单独列阵,而是伪装成了中军士卒的模样,每个神机营将士的步枪都刻意隐藏和遮挡。

    历史上的忽兰忽失温之战,确实也是阵地战,瓦剌也是分三路大军列阵于距明军十余里的山头上,一共有三万人马。

    但这个时代,由于穿越人高希的出现,近代手枪和步枪提前诞生,导致瓦剌军一方的对阵人数有所变化。

    此前马哈木在克鲁伦河军营外被伏击折损了两千人,现在他只有二万八千骑了。

    不过马哈木认为问题不大,他仍旧有信心利用重甲骑兵的优势,战胜对面的明军。

    马哈木站在山头上眺望远处列阵的明军,起初他还有些疑惑,当他确认高希的神机营不在最前面,甚至“根本找不到”时(他会为自己一方情报工作的失败而付出沉重代价),他哈哈大笑起来。

    “哈哈哈,这个太子朱高炽果然是个草包,放着神机营那么厉害的火器不用,却偏要用骑兵直接与我们对阵。哈哈哈,这叫什么?我记得他汉人有一个典故叫‘班门’什么的。”

    “大汗,叫班门弄斧。”站在身边的唐古特面带微笑说道。

    “发令,进攻!”马哈木果断地手一挥,身边一个士卒就向空中射出一支箭。

    这支箭带着啸叫声,刺入苍穹。

    这种箭叫鸣镝,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响箭”,瓦剌军用它在打仗时发出信号与指令。

    于是,瓦剌骑军万马奔腾冲向明军?那是你的想象!

    瓦剌人也好、鞑靼人也好,这些蒙古部族之所以被称为铁骑,并不只是因为他们作战勇猛,他们同样也很精于具体战术的运用。

    这时,大约有七八股重甲骑兵,一共约有千余骑的样子,从山坡上冲下来,带着隆隆的马蹄声向朱高煦的阵列奔来,声势汹涌。

    汉王朱高煦和安运侯柳升也不慌张,前部骑兵向前迎战。

    两边骑兵对冲,各有死伤。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