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一个魁梧的瓦剌人从使团中走了出来,来到校场中央。 武探花走了上去,不过明显比对手矮了一头,瓦剌使团立即欢呼起来,好像他们已经赢了一样。 武探花向对方抱了抱拳,对方却直接扑了上来,哪里讲什么礼节。 还好武探花早有防备,伸出双手,刚与对方双臂一接,身体却往后撤。 对方以为武探花怕了,却感到身体要飞起来一样,原来武探花抓紧了他的两条胳膊,向后撤一步,腰间一用力,“走你!” 武探花便将比自己魁梧得多的对手抡了起来。 “啊,+……”,对手大叫起来,一顿瓦剌鸟语,武探花也听不懂。 “给我‘松’!”武探花双臂一抖,对方的手控制不住地松了,巨大的身躯像沙包一样被抛飞了出去。 只听到三丈开外,“嘭”的一声响,对手重重地摔在泥地上,激起一阵巨大的尘土,半天爬不起来。 “好!”大明这边的将士,都兴奋地吼了起来,掌声热烈。 武探花却急着跑过去,将对手扶了起来,嘴里还不住说道:“承让,承让!” 对手虽然听不太懂武探花说的“承认”是什么意思,但已经被武探花的举动感动了,瓦剌可没有这样“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好事。 他向武探花连连摆手,表示自己没事。 可是,瓦剌使团不高兴了。 “你们,欺骗!扔人,不是比武!” 瓦剌使团这边有人指责武探花的手段,胜之不武。 “刀对刀、枪对枪!”马哈木生硬的汉话,虽然简洁,却也明了。 “好,朕依你,刀对刀、枪对枪。你们说了算。” 马哈木手一挥,一个高大的瓦剌士兵,气势汹汹地跑进了场子,手握一柄巨大的蒙古弯刀。 吼!他站在场子里大吼一声,又用力地跺了几下地面,在场的人似乎都感觉到脚下的大地在抖动。 “布和,胡拉,胡拉!” 布和,是这位瓦剌勇士的名字。胡拉,就是“向前冲”。 瓦剌使团很想扳回一城,于是集体有节奏地给布和加油。 “鞑子,给本王看刀!” 原来是汉王朱高煦,按捺不住性子,自顾自提着一柄大刀下了场。 朱高煦与高希身高相若,自幼习武,人高马大。身形上,倒一点也不输给布和。 他也不与对方理论,挥着大刀就砍了过去。 布和赶紧举刀一架,“当”! 两人都用足了十分的刚猛之劲,震得两人手中的大刀差点脱手。 这一下,双方都知道了对方的实力,不敢轻敌,虽然仍旧使出直来直去、对砍的刀法,但已经加倍小心。 一时之间,两人你来我往,缠斗了四五十个回合,不见胜负。 朱高煦毕竟久经战阵,这么斗下去,对方是才二十出头小伙子,朱高煦已经三十二岁,长时间、耗体力的打法,他肯定要输。 他佯装不敌,体力不支,大刀拖在地上,也不提起来,急着往回逃。 “胡拉,胡拉!”瓦剌使团叫得更卖力了。 布和果然中计,大步追了过来。 朱高煦猛地回身,同时地上拖着的大刀已经抡向了布和。这正是关云长关老爷最著名的“拖刀计”。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