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换位思考-《明皇子高爔传》


    第(2/3)页

    已经讨论了半天,但还没有结果。

    实际上,前五名已经确定,分别是高希、马乐、林志、王钰、黄翰。

    在正史记载中,永乐十年的壬辰科一甲三名,分别是:状元马乐、榜眼林志、探花王钰。

    原本黄翰应该是二甲第二十六名,但因为高希泄露了考题,黄翰准备更为充分,因此名次大幅提前。

    现在悬而未决的是,在马乐和高希两人中,推荐谁为状元,意见分歧很大。

    六个阅卷大臣中,各有三个分别推荐马乐或高希为头名状元。

    “再给朕读一读马乐与高希的文章。”

    马乐和高希的策问,每篇都写了两千余字,这已经是读第三遍了。

    读卷官只觉得口干舌燥,中途停了两次喝水润嗓子,才终于读完。

    “父皇,依儿臣所见,高希的文章才学似乎略胜一筹。才思也十分敏捷,是第一个交卷的考生。”

    果然,上阵亲兄弟。

    到了关键时候,朱高炽便不由自主地偏向自家兄弟了。

    “陛下,臣以为,为国举才看的是才学,而不是交卷的早晚。且马乐廷对,为临机应答,乃出口成章,实属不易。”说话的是礼部尚书吕震。

    “儿臣以为高希廷对也不差,能令君父开怀一笑,又有哪个人能轻易做到?”朱高炽今天是铁了心,要将自己的爱弟推上状元宝座了。

    “太子殿下,这是为国抡才,岂可儿戏!”吕震反驳道,“陛下,依臣所见,在殿试这样庄重的场合,那高希一手提着试卷上交,举止轻浮,怎么可以点为状元?列为榜眼,已属幸中。”

    这吕震真的是因为高希“举止轻浮”才反对高希为状元吗?

    实际情况是,纪纲昨晚派人给他搬去了一万两银子。

    纪纲虽属权臣,一是他一味谄媚、为人阴毒,二是锦衣卫也无权参与议决三甲名单的会议。

    可是高希一旦成了状元,必然要进翰林院,成为朝廷命官,既增长了东宫的势力,也让他今后铲除高希更难了。

    高希当初在他耳边那一句“吴王的龙袍合身吗”,言犹在耳,令他寝食难安。

    高希入前三甲是阻挡不了,那也不能让他当状元。

    纪纲就是这么想的。

    “哦,吕大人,这么说来,马乐更不能当得状元了。他的字为‘乐’,犯了‘永乐’年号的讳。”

    “太子殿下你”goΠboγg

    朱高炽说的这一条,确实是马乐的硬伤。

    避讳,在古代的科举考试中,是非常重要的一条原则性规定。

    一旦犯讳,不管你的文章写得多好,立即列为废卷,更别期望得什么状元了。

    “皇兄,马乐四十多岁了,他取名的时候,永乐朝还没有开始呢?苛责马乐犯讳,皇兄有点过了。我倒是奇怪,这高希与皇兄有何关系,皇兄一味地保他做状元。莫是皇兄买了锦绣的股票,怕股价跌了不成?”汉王朱高煦又调侃与嘲讽地口吻说道。

    汉王朱高煦只有一条原则:凡是太子赞同的,我都要反对。

    当然,他也不是白痴,为了反对而反对。

    他当然知道高希与太子过从甚密,高希高中状元,于他当然不利。

    “高煦,你这是怎么和太子说话的?朕也有锦绣的股票,难道朕就必定点高希为状元吗?”永乐皇帝训斥道。

    “父皇,儿臣不敢,儿臣不是这个意思。”

    “记得你汉王的身份,御前议事,慎言。”

    “是,父皇。”

    “两位阁老什么意见?”永乐皇帝问的是杨士奇和金幼孜,他二人也是这次会试的正副主考官,当然有很大的发言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