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画完-《蚀骨火神》
第(2/3)页
“好了,别扯淡了,既然我已经画好了,你有没有一点灵感了?打算写一首怎样的诗?”袁南儿推开江烈的大拇指,正色道。
袁如桐此番出嫁虬誓国算是和亲,提到和亲,江烈就不禁想到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杜甫曾写过一首关于王昭君的诗——《咏怀古迹》。此诗是他当年读高中的时候学的,至今依然印象深刻。此诗乃是一首七言律诗,全文为——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画幅有限,写不全这么多字,于是江烈决定选择最后的颈联与尾联,毕竟首颔二联的确与袁如桐扯不上半点关系。然而,即便是后两联,风格也是极其消极,实在不适合写在这画上。而且袁如桐此番和亲与昭君出塞又是截然不同的性质。
然而江烈终究不想白白浪费了这么一首好诗,稍微改动一下应该还是可以产生积极的效果的。
首先,江烈决定把“省”改成“难”,因为他也记不起这个“省”字的具体含义,改成“难”的意味着:袁如桐真正的美貌是难以通过一张画来辨识的,即使这画栩栩如生。
至于“环佩空归月夜魂”,就不得不做出一番大改动了,毕竟总不能喜气洋洋的新婚之际咒人家什么“归魂”吧?既然要大改,难度就比上一句只改一个字的情况大得多了。江烈顾不上什么对仗,寻思着不如承接上一句,于是琢磨出了一句“神采黯淡绫罗裙”,意为袁如桐的奕奕神采能使得身上穿的绫罗裙都变得黯淡无光。
为琢磨出这么一句,江烈真是绞尽脑汁,虽说不管不顾对仗的事,但若不押韵也不太妥,以这个韵脚想了无数字,才勉强由一个“裙”字得到灵感。
想好一半后,江烈忙问道:“九公主会不会什么乐器?”
“乐器?”袁南儿掰起手指头,“琴瑟笙箫她好像都挺擅长的。她还会……”
“好了!”江烈咧开嘴,这第三句实在容易极了,只需要从“琴瑟笙箫”里挑两字替换“琵琶”,再将“胡”改成“虬”,第三句就可以算大功告成了。
第四句的改动也是易如反掌,把消极的“怨恨”二字替换成“喜乐”,即可谓妙不可言。
于是,江烈在脑中拟好了这首“致敬”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