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与自命不凡的作家扳“手劲”-《起底观心术》


    第(3/3)页

    “好,你说。”

    许谦让说:“当年明月不是写了一部很有影响的小说,叫《明朝那些事儿》,我也想写一部,叫《元朝那些事儿》。”

    我点点头。

    他问:“测个‘畅’字。”他在茶几上比划了一下。

    大家注视着我。

    我说:“我先不测这个字,就写小说这件事和你聊一聊。”

    他笑了一下:“小说是一种个人创作,如何写是我的事。你就这个“畅”字做个预测就行。”

    他的意思——你不要跟我谈小说。你没资格。

    我笑道:“这个字的本意是没有阻碍,但有个条件,要假以时日。你写作的本意是赚钱,像《明朝那些事儿》一样,成为一本畅销书。”

    “对。”

    “有难度。因为畅字的右边,加个日字,才成为容易的易。所以要假以时日。”

    他纠正道:”应该是加个曰字。”

    我说:“都差不多,测字是象形会意。古代的写法是日字,日月为易。”

    花倾城在一边说:“许老师的文笔相当厉害。写起来很快。”

    我毫不留情地回复道:“文笔不是主要的,写这样的小说,起码要坐十年冷板凳。把历史完全搞清楚了才能下笔。

    当年明月可是读了十年明史。正史、野史、笔记小说,地方志,他还绕着东北走了一圈,实地考察。烂熟于心才下笔有神。”

    史厅爱好文学,也同意我的观点,便说:

    “许老师,山红先生讲的有道理。这不是比文笔。如果完全是戏说,那是另外一回事,要像当年明月那样写,真的要先花十年功夫读书啊。

    我看过他的一篇创作体会,连一个很小的细节,他都要考证好几本书。

    既然想写一本他那样的书就要下功夫,按你说的,两年写出来,不行啊。”

    许作家冷笑道:“大体上是那么回事就行。”

    我说:“那不行,要么就是戏说,要么就像当年明月那样写。因为他树了一个标杆在那儿,不说超过,至少要达到他那个水平,读者才买账。”

    史厅说:“对,他写的细小的事情都有来处。”

    许作家不以为然。

    我说:“如果坚持要写成《明朝那些事儿》一样。细节就非常重要。有一个曾经很有名的女学者,以解读《论语》而名动天下,结果,她的人设就垮在一个细节上。”

    大家来了兴趣,因为在座的都知道我指的谁。一齐问:“她垮在哪个细节上?”

    (凌晨再更一章)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