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都在成长!-《抗日:灭国之路》


    第(3/3)页

    地面上的特别作战混成旅,王敬入的八十七师前锋,全都不敢乱动。

    远远近近的地面上,上万国军士兵都紧张地盯着空中的敌机在看。

    通信员不断地来回传递着消息。

    王敬久这个时候隐藏在树林中,看着天上的敌机。

    王敬久师长和他的八十七师,是看到了鬼子的飞机在空中出现的。

    也看到了有不少飞机向地面俯冲。

    不用想,鬼子的目标肯定是前面的坦克和大炮。

    虽然它们的目标是坦克和大炮,八十七师还是非常紧张的。

    躲飞机不是第一回,全师官兵们立刻从大路上冲下来。

    涌进周围的树林当中。

    鬼子的飞机还没有飞到近处扫射攻击,这些往树林中逃去的官兵们还有时间可以看着鬼子的飞机表演。

    可惜他们距离太远,只能够看到高空的飞机一个猛子往地面上扎。

    隐约能够听到炮声,那些向地面俯冲的敌机,结局如何,八十七师在远处的官兵们是看不到的了。

    但是王敬久这样的高级指挥官,仅凭空中敌机的动作也能够猜出一些战场上的情况。

    敌机刚刚出现的时候有三十六架,那些扎猛子下去的飞机,有些后来又飞上高空。

    许多都没有再出现过。

    用脚趾头想也能够明白:一定是被打下来了。

    一二三四五,大家数一数。

    王敬久准确地计算出来鬼子被击毁了十三架飞机。

    这个数字计算出来后,他就吃惊了:这么多!

    如果魏名扬在这里,他当然不会吃惊。

    毕竟打·飞机,人家是专业的。

    可是他手下的队伍,打·飞机竟然也这么行?

    王敬久派出了通信员,骑着大马到前面去问问情况。

    他就在树林中看着天上的敌机。

    可以看得出来,空中的飞机有些忌惮,又有些不甘心。

    所以它们才在空中盘旋,犹豫!

    半个小时后,天海九郎大队终于耗不住了。

    它们在空中是需要烧油的,不像地面上的国军,只是停下来就好。

    国军在地面上以逸待劳,它们在空上还要耗油,再等下去也没有任何作用。

    天海九郎大队长不得不带着队伍撤退了。

    鬼子的飞机走了!

    地面上的国军步兵们发出震天的欢呼声:这回是在没有旅长的情况的把鬼子的飞机打跑了。

    刚才打掉鬼子十三架飞机,这些士兵们虽然高兴,虽然兴奋,却不敢欢呼!

    怕影响到兄弟们继续打·飞机。

    敌机已经离开,他们可以放心地欢呼!

    八十七师主力距离得远,只看到敌机在空中盘旋半个多小时,然后又回去了。

    不用想他们也清楚:鬼子的飞机不会无缘无故地出现在前线,它们就这么回去,一定是吃亏了。

    王敬久的通信员很快也带回了准确的消息:击落敌机共十三架,四架轰炸机,九架战斗机。

    铃木重康旅团长在山海关城墙上面,是看到天海航空大队路过的。

    它还兴奋地朝着机群挥了挥手。

    从那之后,它就在等着航空大队传来胜利的消息。

    一个半小时后,铃木重康旅团长终于收到了天海九郎航空大队的报告:

    轰炸无效!不过看到了国军有四十辆坦克和几十门大炮,正在向山海关过来。

    这样的消息让铃木重康旅团长非常失望:原本寄予厚望的航空大队,竟然无功而返。

    当场它就怒了!

    然而天海九郎航空大队损失十三架飞机,却寸功未立,心里也是非常不爽。

    然而这种不爽却无处可诉!

    被铃木重康旅团长训斥一番后,天海九郎大队长更是郁闷。

    它在这片土地上执行过的进攻任务数不胜数,像今天这样的失败还是第一次。

    就失败了这么一次,不但被铃木重康旅团长训斥了一番,还被植田司令专门打电话过来,同样也是训斥了它一番。

    天海九郎的委屈要找谁去倾泄?

    魏名扬收到前线遭遇鬼子航空大队,击落敌机十三架,相持半个小时后,鬼子飞机撤退。

    这个消息让他十分高兴,这可比攻下一个县城还要重要得多。

    这件事代表着特别作战混成旅就算是没有自己率领,也可以不惧鬼子飞机了。

    南京军事委员会的那些将军们当然也看出来这一点:国军精锐师的步兵其实不比鬼子步兵差。

    就算是各个军阀的精锐步兵,也不比鬼子步兵差,双方的差距就在空军。

    空军无力,步兵又没有防空能力,所以才让鬼子如此嚣张。

    如今特别作战混成旅在没有魏名扬在场的时候,虽然没有全歼鬼子航空大队,但是却也能够击毁三架,打跑了鬼子一个航空大队。

    这次战斗的意义比这次战斗的胜利更重要。

    也促成敢军事委员会加大力度进口二十毫米防空机关炮的想法。

    毕竟这种炮小,步兵携带方便,可防空、可平射。

    高射可以打·飞机,平射可以对付鬼子的坦克。

    就算是攻打阵地的时候,平射打鬼子的堡垒,用来火力掩护也没有问题。

    这样的好东西,一定要多进口,争取给每个步兵旅都配备上这么一个防空炮兵营。

    蒋委员长这次的想法很多,宋子文办的坦克厂,生产出来的坦克在战场上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已经决定采购了。

    机关炮很好,也决定采购了,不过数量多少呢?

    主要还是钱的问题,采购坦克花的是魏名扬在天津没收日租界那些工厂上交的钱。

    这次要从什么地方搞线?

    蒋委员长脑袋都大了,他突然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魏名扬能够带着队伍把东北收回来的话。

    那边那么多的日本工厂,也许就不愁购买武器的钱了。

    心思往这里想的时候,蒋委员长就开始对比:宋哲元在管理京津冀的时候,可是没有给南京上过税款的。

    所有的税款他都用来发展二十九军了,一直以来自己都是非常不满的。

    后来想一想,二十九军要正面对抗鬼子,截留税款,武装队伍也是可以理解的。

    于是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算是变相承认了这种局面:只要二十九军可以把鬼子挡住就后。

    可是到了真正需要他们作战的时候,面对鬼子的进攻,竟然是一退再退。

    幸好宋哲元守住了最后的底线,没有投降!

    但是蒋委员长心里还是非常不满的,京津冀地区那么多的钱,竟然没有能够武装出来一支可以跟鬼子一战的队伍。

    对比之下,魏名扬就太优秀了!

    不但能够打,还够胆子大!

    刚刚攻下天津就给南京上交了近千万的税款过来。

    小魏还是靠得住的!

    老蒋心里这么想着!

    特别作战混成旅在华北所向披靡,京津冀三省的地盘迟早都会全部收复。

    原先驻扎在华北的二十九军如果再次打回去。

    他们回到老地盘上,很容易形成新地方军阀,不会服从管理。

    再来一次截留税款?

    这是蒋委员长一直担心和不允许的。

    前些天他想着用中央军精锐代替二十九军和韩复渠的队伍,可是他的中央军太少。

    并且孙元良已经接收了十几个县城,却一分钱都没有给自己交上来。

    还在找自己要钱,要枪,说是要武装地方自卫团。

    看来孙元良这个人的治理能力有限!

    对于他的忠心,委员长是没有怀疑的。

    这几天蒋委员长终于跟四川王刘湘达成了共识:川军派出五十万军队,到华北去。

    从他提出全面抗日以来,最热心最积极行动最快就是刘湘。

    多年以来,蒋委员长请他到南京来,刘湘怕他设下鸿门宴,从来都是找借口推托不来。

    这次为了抗战,主动飞到南京,表达对蒋委员长的支持。

    蒋委员长对四川这块地盘是馋涎欲滴,对五十万川军的支持,态度却是可有可无。

    没有其他的原因,只是因为二十多年以来,川军内部大大小小的军阀打仗从来就没有停过。

    平均下来,每天都有地方在打仗。

    偏偏他们打仗的规矩还特别多:农忙时节不打,这个时候要下种或者是收粮;

    对方有事不打,无论对方是喜事还是丧事,不但不打,还要送礼。

    四川军阀混战了二十多年,打出来了一个四川人口不减反增。

    这也算是军阀混战的奇观了!

    这也让全世界都明白了一个事实:川军的战斗力之低下,已经到了惨不忍睹的地步。

    这些年川军就在四川内部打仗,对武器装备的要求也不高。

    大家都是战五渣,也不讲究这些。

    可是他们要出川打鬼子,这些武器装备有多少用?

    没有一个人看好他们!

    蒋委员长其实也不想要这五十万川军的,他们出川后虽然不用给他们换装备。

    但是总要让人家吃饭吧,就算是把他们送往前线的火车,也是需要花钱的。

    这些蒋委员长觉得都是打了水漂。

    现在为了让他的势力和人员能够进入四川,他才不得不捏着鼻子接受了五十万川军抗日的要求。

    蒋委员长继续把华中的一些工厂往四川迁移,同时为四川修一条出川铁路。

    这五十万川军正沿着平汉铁路和津浦铁路向华北去。

    这么多的队伍,需要一个人来指挥。

    这个人选蒋委员长已经思考了好些天,他最终决定新成立一个第十一集团军,司令由自己担任,副司令由魏名扬担任。

    下辖队伍就是九十八师、八十八师、八十七师、特别作战混成旅,外加五十万川军。

    这样设置蒋委员长是有考虑的,小魏虽然能打,但是资历实在太浅。

    大多数的国军都不会听他的,只有九十八师,八十八师、八十七师这样跟他一起打过仗,一起攻过坚的队伍才会对他信服。

    至于五十万川军,根本没有战斗力,也就没有多少的本钱,不会有太多意见的。

    有了这样考虑的蒋委员长,先是跟何应钦、顾祝同、陈诚这些心腹商量。

    陈诚对这个决定倒是非常赞同:真要成了的话,在华北他陈诚就有自己的势力了。

    何应钦心里是有些意见的,但是如今的华北肯定需要一个人去管理,不但要管好。

    还要能够挡得住日本人的反扑,这个才是最关键的。

    如果没有魏名扬把日租界取消,没有把日租界那些工厂没收,日本人可能还会通过谈判退回去。

    现在这种情况:明显已经是不死不休的局面,一般人真的挡不了鬼子的进攻。

    当下他也同意委员长的这个提议。

    他们都同意了,其余人还能够有什么不同意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