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武肃-《一世骁雄》


    第(2/3)页

    因为燕王府事实上已经是尾大不掉。是朝廷难以掌控的边地藩镇。

    跟最根源,就是第一代燕王在辽东镇守太久了,身为异姓王,担任平宁节度使超过了十年,等到现任燕王,直接顺利成章的让辽东跟了他的姓,不光是燕王的爵位世袭罔替,节度使的位置也同样世袭罔替了。

    ….既然提到了燕王,赵令渊肯定也是要问问这始终悬而不发的燕王府该如何处理。

    “燕王府两代人据守辽东三十年,根深蒂固,朝廷若要撤藩,只能以大军翦除,此外别无二法,燕藩拥兵十万,又有藩兵助战,因此撤藩之前需要做完全之准备...”

    “老臣以为,剿灭红莲之后,若是钱粮能够支应,就可以乘势而为,以得胜之师,陈大军与幽燕,另其移镇,若是不肯,自然可以名正言顺的以朝廷大军讨伐之...”

    冯神绩断断续续回答了问策。

    赵令渊问的其实也就是三件事,平红莲、禁军边军如何平衡以及如何削藩。

    这三件事,冯神绩给出的策略其实也并没有什么奇谋妙计,都是老成谋国之言。

    根究其本源,这三件事的根源都不在道君皇帝身上。

    红莲道活跃已久,历来是禁之不绝,剿之不尽。而红莲道每次能够掀起一场动乱,其实都是因为朝廷的吏治败坏,官吏们上下其手,横征暴敛,让那些贫无立锥之地,还要应付徭役赋税的升斗小民不得不揭竿而起。

    但凡能过太平日子,红莲道那些人就是求爷爷告奶奶也未必能求来人跟他们一起造反。

    可若是老百姓活不下去了,那就只剩下落草为寇一条路,没有红莲还有黄莲、白莲。

    至于边军禁军,这是太祖爷的军制,建国之初期的禁军那可是横扫天下的精锐,可不是现在那些一石弓开着都费劲的废材。

    这是天下承平日久的带来的副作用,将骄兵惰,久不习战自然会是这样一番境况。

    至于尾大不掉的燕王府,那是宣宗封的燕王,仁宗皇帝没能及早给他移镇,武宗皇帝的时候想动手已经势大难制了。

    这些事情,道君皇帝都不是始作俑者。

    但却眼下却都需要他来解决。

    毕竟他是皇帝,是九五之尊,是天下共主。

    继承了列祖列宗的基业,自然也就要解决这些列祖列宗留下的问题。

    当然他也可以做个湖表匠,缝缝补补,也能让这大晋勉强撑下去,不至于亡了天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