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东宫党争(2)-《九品寒门》


    第(2/3)页

    赈灾之事处理完毕,舒晏下去后,党争继续,太子.党的人占据上风。司马炎想起自己当年,曾经好几次,父亲司马昭都想立弟弟司马攸为太子,现在太子的处境不和自己当年一样吗?想来想去,最终,他还是决定,将齐王司马攸调离权力核心,回到藩国去。后来,齐王竟因此愤恨而死。

    因解决了叶舂的后顾之忧及赈济灾民这两件于国于私的心事,舒晏心情自是畅快。回到廨馆,与小默两个人吃过了饭。他收拾了一下前天出门的行装,突然在箱子底,两卷竹简映入眼帘来——原来是《乐经》。自从唐公公把它交予自己之后,从汝阴来到洛阳,从做文学掾到策试孝廉,然后到中正品评,直到如今做尚书郎,一直在忙,倒把这本稀世珍宝忘在了脑后,从来没有认真翻阅过。此时正是夏季,屋内闷热,何不趁着这炎夏之永昼,好好研习研习它。

    想到此处,他拿出一卷来,搬了个小凳,来到窗前。《乐经》乃是先秦古籍,同《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一起合称六经。但是,自秦末以后,不知是因为焚书坑儒还是因为战乱纷争,这本传奇音乐经典就失传了,只留下了那五经。

    舒晏解开系在竹简上的绳索,随着竹简的慢慢展开,一股轻微的霉味扑鼻而来,它有些日子没见过阳光了。不过还好,别看历经几百年,但是,这卷竹简显然是选用了当时最好的竹子为材料,而且在制成竹简的过程中加入了特殊的药料熏烘而成,保存的还算完好。这两卷竹简只是整部《乐经》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在唐璧的先祖手中因保存不善毁损了,所以这两卷就愈显珍贵。

    虽然竹简的保存状况让人欣喜,但是一看这上面的字,舒晏却大吃了一惊,有些犯了愁。说实话,这两卷竹简区区几千字,舒晏根本没怎么当回事,但他却忽略了这一点,那就是这竹简上面的字全都是篆字。如果是秦时小篆还好,因为,他的祖父舒博士曾经教过他识认书写小篆,现在他身为尚书郎,有时在起草重要的诏书的时候还是会用到小篆的。可问题是这上面的字不是小篆,而全都是用先秦古篆书写的,他只能大略认识一部分,却拿不准。虽然不认识,但是这一列列整齐苍劲的笔体却让他无比钦服,如立如飞,若动若静,充满立体感,仿佛要跃然而出。

    呀,我这小暴脾气,不把你研究透了,那还得了?舒晏有个个性,就是越有挑战性的东西,他越来劲,越能激起他的征服欲。他决定要研究这些神秘而又优美的古篆《乐经》。

    虽然是晚上,但时处盛夏季节,大地依然蒸腾着热气。舒晏埋头看书,汗水已然浸湿了他的后背。不知何时,一曲悠扬的笛声从屋中传来,舒晏只顾看书,并没理会吹笛的人,亦不知何时这笛音戛然而止的。突然,“啪”的一下,他的后颈挨了一巴掌,扭头一看,见小默举着带血的手掌笑道:“舒大哥,你知道你喂饱了多少只蚊子了吗?”舒晏只笑笑,还是径自低头。

    小默见舒晏这么认真,不等舒晏同意,便抢过来,拿在手中看。当然,什么也看不懂,又觉得不可思议,便道:“放着那么多的纸书不看,偏要看这卷笨重的破竹片子,有什么好看的?”

    “你知道什么,这可是宝书。”

    “哪像什么宝书?这些又像图又像字的东西,歪歪扭扭,跟跳舞一样,我看呐,倒像天书还差不多。”

    “天书还不算宝书吗?”舒晏一笑,抢过竹简来。

    也对啊,天书当然是宝书了。小默词穷,见舒晏又坐下来不再理他,觉得无聊,就在旁边拍蚊子玩。直到院中最后一丝光亮也没了,两个人才回到屋中。点上灯烛,小默以为,看了这许多时的书,该跟自己说说话了,没想到,舒晏又拿出《礼记》来,翻到《乐记》一章,对照《乐经》两相研习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