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我见-《文娱之我只是个演员》


    第(1/3)页

    徐容端坐在书桌之前,望着崭新崭新的笔记本,陷入了沉思。

    今天他刚从李又斌家装完逼回来没大会儿,就接到了郑老爷子的电话。

    郑老爷子提醒他,布置的作业,他还没交过去。

    徐容并没有忘记《雷雨》总结这茬,可是两轮演出结束,他仍旧没有动笔。

    因为《雷雨》的演出效果,仍不符合他的预期,这其中,有他自身的原因,他在台上的时候,其他人都下意识地以他为核心,事实上,他们也没法把节奏从他手里抢走。

    但是有一个人是例外,濮存晰,尽管濮存晰也会把节奏交给他,但徐容很清楚,那是濮存晰有意为之,并不是他的表现力能够带动濮存晰。

    窥一斑而知全豹,由此,他也得出了一个结论,自身并没有把《雷雨》最大限度的盘活,整体的演出的效果,仍有提升空间,只不过限于自身的能力,没有达到而已。

    不过快了,经验值已经来到了85点。

    明年。

    明年有一个不说千载难逢,至少十载碰不上的大好时机。

    《家》。

    按照张合平的说法,除了蓝田野和朱旭两位老前辈之外,将会汇聚院里的绝大多数中坚力量。

    他很期待,不单单是经验值的提升,还有跟诸多业务水平精湛的同行同台竞技的机会。

    如果张合平的设想实现,单论演员阵容,恐怕纵然《茶馆》组过来,也要略逊一筹。

    “铃铃铃。”

    徐容拿起手机看了一眼,濮存晰打来的。

    “喂。”

    “小徐啊,我跟你说个事儿,郑老师不是说让你写雷雨的总结嘛,你最好写的尽量详细点,别跟以前那篇似的云里雾里的,还得我给你注释,完了写好之后交给我一份,回头我排到下期的院刊上。”

    徐容皱着眉头说道:“不是,濮院,没必要吧?”

    他写的总结,登不登院刊无所谓,别人能不能看懂,也不是他所关心的,因为他主要是记下得失,在没事儿的时候,可以经常回顾、查漏补缺。

    “很有必要。”濮存晰直截了当地说道,“做一份详细的关于你塑造周萍的总结,一来是对你自身有好处,二来,你作为艺委会委员、青年一代唯一的学者型演员,必须以身作则,带动整个青年一代探究“为什么”的风气。”

    “三天之内交给我,听到了没?”

    “不是,濮院,你又要详细,又要快,根本弄不成啊。”徐容本来的想法是能拖一天是一天,大抵郑老爷子也猜到了他的打算,毕竟两轮演出都完了,他这边仍没半点动静,这才让濮存晰来催他。

    “你别以为我不知道,平时排练的时候你就零零碎碎的记了不少了,整理下,记得一定要解释清楚。”

    挂断电话之后,徐容无奈地挠了挠头,这个艺委会委员是真不好当,不仅要出钱出卖色相,完了还得赶总结。

    他闭着眼想了半天,在崭新的笔记本上,缓缓写下:《雷雨》之周萍我见。

    之所以是“我见”而不是“总结”,意思也很明白,他压根认为现在还不是总结得时候,只能表达一点粗浅的拙见。

    自第一个字开始,准备、演出期间的一系列感受比较深刻的场景一一浮现心头,笔记本上也落成一个个的方块字:

    一、演员要与人物的实际年龄相匹配。

    在上大学的时候,我对《雷雨》的感受并不深刻,因为学校老放的那个版本的繁漪和四凤,年龄较长。

    如果我真的是周萍,我绝不会喜欢她们!

    我想,相同的疑惑,同样存在很多观众当中。

    周萍是疯了,还是傻了?

    所以,一个演员,要学会坦然的接受年龄的衰老,在什么样的年龄,演什么样的角色,在积累足够丰富的情况下,年轻演员可以演年纪大的,但绝不建议年长的演员去塑造年轻角色。

    因为即使再精湛的技巧、再深刻的体验,在出场的一瞬间,也会破坏观众的想象力。

    二、角色的思想和行为需联系其时代背景。

    在塑造周萍这个角色之前,为了搞清楚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周萍这个人物,我阅读了大量的那个时代的小说、史料,在整体上大概了解了当时的社会环境。

    打个比方说,大致相当于我在那个时代的网络上泡了一个多月。

    在今天,出-轨、乱-伦似乎并不难见到,但是在那个时代,这是要被“疯”或者浸猪笼的大罪,相当于什么呢,大致相当于刑法上最严重的罪过之一,因为它冲破了“礼”的红线。

    那么从这一点出发,就不再难理解周萍的行为和选择,在塑造时,也就可以判定,要不要同情这个人物。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