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混乱-《文娱之我只是个演员》


    第(2/3)页

    只是歇了两天,去医院一遍从头到位的检查完了,手术的时间又给推迟到了年中。

    按照医生的意见,在手术之前,最好先把身体调养好,这样有利于术后恢复。

    因为过去拖着他,爷爷本身又退休的早,不多的工资全花在他身上,尽管这几年生活条件改善,补回来了不少,但毕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

    在调养的时间当中,徐容也没让老人整天憋在家里,除了买了些花花草草以及一条宠物狗、几只鸽子让老人对付时间外,还隔三差五的带着老人去听戏、看相声、话剧。

    辛苦拉扯他二十年,也到了该享福的时候了。

    他准备过阵子再请个保姆,等回头出去拍戏了,也得有个人照看着。

    到了京城的第五天,他带着爷爷,来到的全中国最顶级的话剧院。

    人艺。

    因为今天要上演院里的经典剧目《雷雨》。

    这场演出是在去年制定的演出计划里是没有的,但今年年前,西北地区遭受极端暴雪天气,五十多万人无家可归。

    院里临时决定,进行一轮公益演出,为灾区募集捐款。

    一大早,徐容就和小张同学一起,带着爷爷进了首都剧场的大门。

    走在走廊当中,小张同学给老人介绍着海报背后的大致故事,老人步伐不快,仔细地打量着,他还没看过话剧,对于这种表演形式,抱有相当大的好奇。

    因为他早就听说,徐容除了演电视之外,还参加个话剧院。

    小张介绍到了中途,指着一张早期的海报问道:“徐老师,什么时候你的名字能这样写啊?”

    老人诧异地瞧着她,问道:“怎么,还有讲究吗?”

    徐容扫了一眼海报,又转过头来白了她一眼,小张同学还真是看的起自己。

    她指的是重排的《龙须沟》海报上郑老爷子单独拎出来的名字。

    “爷爷,这讲究大了,名字这么横着,相当于头牌。”

    “噢,你要这么说,俺懂。”

    一行有一行的门道,海报不大,但是内容和信息量却是一点也不小。

    比如创作人员的排名,人艺的规矩,向来都是编剧在前、导演在后。

    一来人艺的编剧名气向来大的离谱,鲁郭茅巴老曹当中,只鲁迅先生因客观原因未曾约稿,而是直接改编的他的文章,至于老、曹两位,都是自家人,剧本也是定制文。

    二来话剧好不好看,剧本占了决定因素。

    而演员的名字排起来更有讲究,谁“坐着”、谁“站着”、谁“打横儿”,都有一定的成规。

    坐着,就是在海报的中间位置,把名字的三个字呈三角形排列,如果是两个字,就竖直排列,能在海报上“坐着”的演员,一般都是院里的头牌名角,或者在整个艺术界的大师级人物,如人艺如今依然健在的郑融、蓝田野老先生。

    站着,就是在坐着的演员旁边或者下边竖着写下来,取一旁侍立之意,虽说是站着,但是能在海报上出现名字的,都是角儿,如院里的二流演员吴钢等人。

    打横儿,又是另外一种,就是把名字横着写,有的是为了排版需要把院里名气最大的演员名字横着写,有的虽然戏份不多,但是在本行业具有极高的地位,再有就是外请的名家,比如若是邀请焦愰来客串演出,而又戏份不多,让他坐着,不太够,让他站着,又不太合适,干脆就打横儿放。

    小张同学的意思,显然是“打横儿”,也就是位列剧目的名字之下或者旁边,而在编剧、导演之上。

    人艺的这份待遇,就是找遍国内的演员,也没几个能够享受。

    进了剧场的门,徐容就不由地皱了皱眉头。

    他感觉自己进的不是剧院,而是电影院,观众席已经坐了不少人,大概春节期间,学生还未开学,今天来看戏的观众大多很年轻,有的瞧着还未成年。

    说笑的、吃东西的,不一而同。

    剧院的氛围和戏园子、电影院最不同的一点,就是安静。

    毕竟是花了几百上千买的票,要是因为吃东西、聊天,错过了精彩的片段,那可就可惜了了。

    老人还是第一次看话剧,坐下之后,老人看向小张同学:“晓斐,这看一场,几块钱呢?”

    小张同学张嘴就来:“六...”

    徐容忙打断了她,道:“六块。”

    老人想了想,轻轻摇了摇头,道:“有点贵,庙会听戏都不要钱的。”

    小张同学偷偷瞧了徐容一眼,干笑了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