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可是生活哪有一帆风顺的,刚过了年,大年初二的时候,就有一些不太相熟的亲戚上门打秋风了。 话里话外就是带着几分想借钱的意思。 这世道艰难,别看现在老石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了,但是谁家没几个穷亲戚呢?所以碰上来打秋风的简直再正常不过了。 以前老石家人口大,要张嘴吃饭的孩子多,所以也没人惦记,可是今年眼看这石东出息了,大包小包的东西往家里拿。 而且随便一打听,运输队的工资可是不菲,一个月的工资就抵得上普通人半年的花销了,这石家肯定有余钱,所以想要借钱的也都一拥而上。 不过睚眦是不关心这些的,左右他们想借钱,走的都得是老太太那边的路子,他是不乐意管的。 老太太当然是一个子儿都没往出借。 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都出了五服了,来她这里借钱? 当她王老太是济世救人的活菩萨呀。 别人哭穷,她也可以哭穷。 来借钱的人也不知道怎么想的,说是来串亲戚,结果就提了小半袋子红薯,身上还穿的打好几个补丁的衣服。 这知道的是来串亲戚,不知道的还以为哪家穷神上门了呢。 真是晦气! 王老太按捺下心里的怒气,大过年的也不好往外赶人,只能跟着拉家常,说自己的不容易。 “老姐姐,不是我不帮忙,但是你也看看,家里这么多口人呢!你只看到小东进运输队了,但是他那么小一个娃,拿的也是实习工资,每个月也就那几十块钱!根本就不够用呀。” 穿着粗布的老太太不以为然,脸上反倒还带了几分你这人不惜福的表情,“哎呀,你看你,这说的是什么话,几十块钱?每个月几十块钱,一年下来那就好几百呢……” 王老太拉过这老太太的手,就要跟她诉说委屈:“老姐姐你可是不知道,别看这说着好听,但是小东这才工作多久,能给家里拿多少钱?每月顶天了也就十几块。 你也知道我家这个情况,小娃娃真的是太多了,这个年纪正是半大小子吃穷老子的时候,每天的花费都是我勒紧裤腰带硬挤出来的!而且家里还背着好多饥荒呢!也幸好今年好了点儿,不然的话,我恐怕还要去找老姐姐你借钱呢。” 这老太太家离大河村有点远,是隔了好几个村的一个山沟沟里。 那村子交通不便,所以普遍都穷,但是靠山吃山,饿是肯定饿不死的。 所以王老太一点儿都不准备借钱给她。 又不是什么多困难的情况,谁家不是这么过啊。 把钱借出去,估计十年以内是甭想要回来了。 说句难听的,等她这不怎么熟的老姐姐两腿一翘走了,那这钱就真别想拿回来了。 俩老太太坐堂屋里聊了一会儿,最后还是王老太技高一筹,钱一点没出。 不过也给人回了一口袋粗粮送走了。 这也是现在家庭好了,所以王老太也顾着点儿面子情,添点儿粗粮当回礼,这要是搁以往,王老太都能做出直接将红薯留下人送走的事。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