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八公公-《大遂宁》


    第(2/3)页

    那本账薄旁,有位先生在作登记,依稀可见上头写着:童征童大人五十两,范修范大人五十两,驸马都尉一百两等内容。

    八喜亲迎相遂宁,禁卫军也乐得放行。

    走到账薄处,相遂宁照着童征等人的例,默默的放了五十两银子。

    “姑娘能来,公公已经很高兴了,不劳姑娘破费。”八喜将银子还给相遂宁:“来日葬礼开销,大到棺椁,小到一块白绸,都是宫中开销,记宫中的帐,花不了多少钱,姑娘还是把钱拿回去吧。”

    “这是我的心意,收下吧。”相遂宁默默将银子递了过去。

    八喜没有再推辞,记帐的先生拿毛笔准备记,又不知记什么,抬起头问相遂宁:“是写姑娘的名字吗?”

    记帐的先生有点面熟。

    相遂宁叮嘱他:“就写相府老夫人吧。”

    相大英不肯来祭奠,相老夫人虽没表示反对,还是拿了一百两她的嫁妆银子让相遂宁来表心意,一般官员给的是五十两,相遂宁也不好僭越,便也随着给了五十两,她不过是一个孩子,写相府老夫人,显得正式一些。

    八喜在前,相遂宁在后。

    绕过影壁,院中豁然开朗,花草繁盛,修剪细致,几盆绿植伸展着枝条像是伸着懒腰。

    石桌石凳也干干净净,石桌旁一口井,井上的轱辘还缠着粗绳,无事的时候,常公公还坐在石桌旁,亲自打一桶水来煮茶,夏天最热的时候,打一桶水来泡一下西瓜,那西瓜保准就透心凉,吃一块,舒服极了,一身的汗都能落下去。有时候又打一桶水来,给屋檐下的鹦鹉喝了,然后洗一遍鹦鹉的笼子。就是井边的花草,因为湿润,也长的格外喜人。

    长廊深深,雕廊画栋,铺着灰毯子的长廊拐了几个弯,一进伸到后院去,那边是几间小些的卧房,几个半大家奴就养在那里,还有一个小厨房夹杂其中,另有一间库房,一间马房。

    现下长廊蒙了白布,常府素净寂寥,只有廊下的八哥时不时的叫上一声“茶要几分热,记住了吗?”还是常公公的语调。

    除了满眼的白绸白花,似乎一切未变。闭上眼睛,还能想象常公公歪在躺椅上哼唱小曲儿,廊下的八哥拍着翅膀喝水的模样。

    内堂。

    内堂有些阴暗。

    以前的时候,内堂悬挂了很多画,常公公没有读过什么书,也不爱附庸风雅,不过皇上高兴起来赏个一两幅,为表隆恩,他就装裱了挂起来,有时候也去市面上淘些,挂着显热闹,毕竟府中只有他跟几个小家奴,多挂点东西,抬头就能看见,免得心里空。

    如今没有一幅画在墙上,全清空了,除了一个大大的黑色的奠字白花。其它能看到的地方全都蒙了白绸。

    八喜解释:“那些画收起来了,礼部要糊灵堂。”

    相遂宁点点头。

    长案之上有个黄铜香炉,香炉里装满了香灰,三支细香萦萦绕绕的燃烧,想来是檀香,有股幽幽的檀香味儿,香炉两旁,各立一支手腕粗的白蜡。

    长案之下,是两个半人高的粗口白瓷瓶,瓷瓶里插着一人高的胳膊粗的高香,上头还覆着几朵白花。

    瓷瓶再向前,是一张檀木方桌。

    方桌上摆着各式供品,鸡,供肉,果子,桔子,苹果。

    方桌下首,是一个铜盆,铜盆一侧放着厚厚一沓黄纸,铜盆里已有不少灰烬,看来是前面来祭奠的人烧的,有风从门槛吹过来,吹的铜盆“呜呜呜”的响,铜盆里的纸灰打着圈飞舞,在内堂里盘旋,飞到房梁处,又落了下来,满屋子的灰烬,连方桌上的供品也沾了灰。

    上好的黄梨木棺材,油漆也是最好的漆,又亮又密,据说青城外有一种漆树,割了上头的漆,涂在棺材上,可以保证百年不坏,不掉色,不怕雨打虫咬,只是漆树产量小,割漆又费事,所以价格昂贵,可比黄金。

    黄梨木棺材已经是价值不菲,加上这漆树做的漆,便是用来装裹王侯将相,也不算委屈了。

    青城甚少有人家,能用得起这样的棺椁。

    相遂宁伏身跪拜,亲自上香。

    八喜跪在铜盆前哭了一回,亲点了两张黄纸扔在铜盆里,而后擦擦泪扶着黄梨木的棺材道:“这棺材是皇上赏的,让青城最好的棺材铺子连夜赶制出来的,我也打听了的,咱们宣国开国以来,没有一个皇帝为太监置办过棺材,还让礼部主事,我师傅在天有灵,也能安息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