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血战扣马山-《1850再造中华》


    第(3/3)页

    现在正是枯雨季,落叶一点就着。扣马山上的越军忍耐不住,下山应战。

    越军肯现身,仗就好打了。按照《步兵操典》、《步兵战术》,步三团使用迫击炮、火枪阻击越军。

    扣马山上的越军甚是勇猛,从山上各个方向俯冲而下,在炮火袭击下死伤惨重。尽管如此,他们依然拿着落后的冷兵器,向步三团发起死亡冲锋。

    步三团身为东路军先锋,轻军急进,携带弹药不多,昨日接连两场战斗,弹药消耗太快。而越军的冲锋不讲队形,四面八方都有。

    冯子材看在眼里,对越军生出一丝敬畏。他自从加入天地会后,也算是饱经战阵,接触过很多军队。太平军纪律严苛,给冯子材留下的印象最深。绿营兵最为废弛,几乎不像一支军队。

    眼前的越军,虽然不像太平军那么勇敢,却也能够慨然赴死,这使他产生了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

    越军队形散乱,或许是出于无意,却也使得步三团无法集中火力。出于对对手的尊敬,也为了节省弹药,冯子材下令:“停止射击,准备白刃格斗。”

    革命军陆军的火器装备率,其实并不高,刚接近百分之四十。而革命军的主要对手,满清的八旗兵、绿营兵,火器装备率早已超过百分之七十。

    一方面,革命军扩张太快,无法全面普及火器。另一方面,清军、越军的火器相对落后,射速、威力、射程都不及革命军。与其提高陆军火器装备率,不如把节省下来的经费发展海军。

    所以,革命军陆军仍然重视白刃格斗,有一半以上的士兵使用冷兵器做武器。

    越军自知武器不如敌人,便想靠白刃格斗取胜。哪知他们冲到山下,与革命军短兵相接,拼大刀长矛,仍非革命军对手。

    革命军陆军以广西俍兵居多,俍兵重视白刃格斗,多有秘技。为此,总司令部特意博采众长,编制了简单有效的刺杀技术。

    这种技术最强调突刺,两人或三人一组,一人佯攻,另外一人或两人突刺,又分为直突、脱突、下突、返突,看似简单,其实最为有效。

    越军从扣马山上俯冲而下,先被山火熏得头晕脑胀,到了山下与步三团交战,又被杀得丢盔弃甲。

    步三团官兵愈战愈勇,喊出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口号:“攻下谅山,饮马河内!”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