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关卡-《嫁给残疾糙汉后,我儿女双全了》


    第(3/3)页

    羊毛衣也是均需,与其在外采买,不如自己做。

    这样一来,军户的家眷也能挣两个钱,战场上的士兵到了冬天还能穿身儿暖和的衣裳。

    别没战死,反倒是冻死了!”

    蒋绍说的最后一句,陈松林父子深有感触。

    平城的冬天格外冷,每年都因为棉衣不够,要冻死好些身体弱的士兵。

    每次看到文书上的一串串冰冷的数字,陈松林就觉得心痛不已。

    但是没法子。

    军费不好要。

    军费要多了皇帝要起疑心,再有,比如朝廷拨款一百万两银子的物资,经过几个衙门的手之后,到了平城,能有五十万两银子的物资,都算那些官老爷们给了他陈松林脸面。

    这种事儿他还没地方告状去。

    因为人家不会让你抓住把柄,大不了就是给皇帝看的账册是新米粮的价格,采买的是陈米粮,给付的时候斗再小些,路上的损耗再多一些……

    棉衣算账一套棉袄一斤棉,到了战士手中的棉袄若有五两棉,也算他们良心!

    总之猫腻多得很。

    军饷也是,朝廷给出来的钱总是会被层层盘剥。

    他这个二品封疆大吏也没有法子。

    文臣有的是法子在这上头做手脚。

    他要是敢上折子,这帮人给他小鞋穿,他无所谓,吃亏的其实是普通士兵。

    不说别的,军饷军需什么的拖你十天半个月,你试试?

    边境几城,屯兵二十万!

    这么多张嘴要吃,要训练,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军队自己搞事情,自给自足,这本来就是传统。

    比如说屯田,只是平城的田不好,收上来的粮食少,故而每年都需要朝廷调拨一部分粮草。

    陈松林琢磨着,到底是自己干,还是拉上皇帝一起干。

    想来想去,还是决定自己干。

    先把将士们的冬衣准备好,再说给不给皇帝的事儿。

    “成,说价钱!”陈松林拍板!

    蒋绍狮子大开口:“两万两,不二价!”

    主要是陈松林打的主意不好,不然他不会在芸娘要的价钱上再翻一倍。

    见陈松林摆出一副‘你咋不去抢’的架势,蒋绍忙道:“大人,路我给钱修,我的家底都掏空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