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三老鉴宝(二)-《天下寻珍》
第(2/3)页
直到现在,他都感到自己上次的神游太虚,不但没有损失,而且收获满满。现在,他又发现自己在用眼观察的时候眼睛、脑袋那种不舒服的感觉一点都没有了,更让他高兴的要蹦起来。
强行按捺住心中的狂喜,向北寒装出了和三位专家学习的架势。也在用眼睛观察香炉。
“规整流畅,气韵古拙,这件东西是个老的错不了。”
坐在中间的李肖率先说话了。他先说话也是有他的资本的。
李肖作为国内铜器佛像鉴定专家,他做出的结果就没人被人推翻过。虽然今天鉴定的宣德炉是他生平第一次看到的造型,可那气质神韵一点都看不出破绽来。
杨起荣和邓伟伦也点头同意李肖的判断。
说着话,李肖伸手抄起炉子,放倒在桌子上,拿出一个古董鉴定专业放大将,观察了起来。只见他时而皱眉沉思,时而展眉一笑。显然他在一跳跳地鉴定古人在香炉上留下的讯息。
尤其是那炉底的三足圣兽和底款,李肖一条一条一笔一笔地仔细观察鉴定,足足用了十五分钟。这才放下手中的放大镜,把香炉推给了杨起荣和邓伟伦。
“小伙子!这大明宣德炉虽然后朝都在仿铸,但六百年来基本型制都没有大的变化,基本都是敞口、方唇或圆唇,颈矮而细,扁鼓腹,三钝锥形实足或分裆空足,口沿上置桥形耳或了形耳或兽形耳,铭文年款多于炉外底,与宣德瓷器款近似。而你这只炉子虽然形制上没有跑出这个范畴,但造型却非常奇特。”
听了李肖的见解,向北寒接口说道:“李老师说的这些,我也有一点了解。宣德炉是明宣宗朱瞻基在大明宣德三年参与设计监造的铜香炉,简称‘宣炉’。为了制作出精品的铜炉,在朱瞻基的亲自督促下,整个制作过程,包括炼铜、造型必须自《宣和博古图》《考古图》等典籍及内府密藏的数百件宋元名窑中,精选出符合适用对象、款制大雅的形制,并绘成图样,再呈给他亲览,并说明图款的来源和典故的出处,经过筛选确定后,再铸成实物样品让其过目,满意后方准开铸。”
“而这宣德炉之所以备受追捧,不单是因为铸造精美,还因为在铸造中除铜之外,还有金、银等贵重材料加入,所以炉质特别细腻,呈暗紫色或黑褐色。在铸造方法上,一般的香炉料要经四炼,而宣德炉要经十二炼,因此炉质会更加纯细,如婴儿肤。鎏金或嵌金片的宣德炉金光闪闪,能够给人一种不同凡器的感觉。”
“啊呀!小伙子!你真让我惊叹,小小年纪竟然能掌握如此详尽的宣德炉来历和铸造知识,不简单啊!小伙子!你是那所大学历史系毕业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