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赵忠义家的情况他了解,母子二人就靠着这点儿口粮地过活,日子过得不是一般的清苦。 若是林知瑜那鱼塘真有污水,影响她们家的粮食收成,那还真不好办。 “李叔。” 林知瑜听到这里,连忙从屋里出来。 “正好,瑜瑜,这事儿你有啥想法?”李光明没啥好办法,索性把问题丢给林知瑜,反正这丫头素来主意多。 “忠义嫂子,你那口粮地有多大?” 赵忠义媳妇看着眼前落落大方的林知瑜,不禁有些无地自容,如果她们母子不是靠着这些口粮过活,她断然不好意思来问这些,好像是反对人家妹子建鱼塘一样。 她几乎艰难地开口,“有两亩左右。” “李叔,如果是正常的口粮地,一年一亩地的产量是多少?” “三百斤。”李光明如实说道。 “那两亩地就是六百斤。”林知瑜了然地点了点头,视线又重新落到赵忠义媳妇身上,“忠义嫂子,鱼塘是需要定期更换水,但应该不会影响庄稼产量,不然我养的鲫鱼长期生活在有问题的水里,也会有问题的。 不过既然你有这方面的担心,那能不能把地租给我。 你看这样行不行,我每年给你六百斤细白面,如果你不想要细白面,我也可以按着市价给你钱,六百斤的话,那就是一年一百二十块钱。 另外公粮也都由我来交。” 倒不是她大方,而是每个月十块钱,就能换来鱼塘长久的安宁,很值。 不然有人就会一直拿这事儿做文章。 赵忠义媳妇一愣,反应过来连忙摇头。 “不不不,妹子,我家那地是荒地开出来的,一年到头也就产一百来斤的粮食。” 再说,就算是一亩地产三百斤粮食,这粮食变成细白面还需要好多道工序,能产出两百来斤细白面就算很好的了。 “李叔,你来说说看。”林知瑜笑眯眯地看向李光明,又把问题抛了回去,反正她已经给出了解决办法。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