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中状元,抢新郎-《连升三级》
第(2/3)页
“贤弟,好好的不要骂人吗!”
好不容易到了巳时中,茶馆里“呼啦”走了一大半人,都去看榜了。昊天没动地方,余煌也不好意思说离开。等到了巳时三刻,余煌实在坐不住了,看昊天还没有走的意思,就给张福直使眼色。这几天他们已经混的很熟了,张福知道这位余公子将来对少爷很有帮助,也是刻意殷勤。他一使眼色,张福就明白了,上前说道:“少爷,时候差不多了吧,咱们也去看看吧。”
“那好。”几个人付过茶钱,上马构奔贡院。
来在贡院门口一瞧,人没有先前的多了,但还有不少,大多是看前几遍没找着名字的,还心怀一丝侥幸,可能前几次看错了,再看个百十来遍,没准儿就有了。此时此地,得中的,未中的,真可谓人生百态——有的失声痛苦,有的以头戗地,有的捧腹大笑,有的引吭高歌,有的见人就握手,有的见人就拥抱。拥抱的那位鼻青脸肿,怎么呢?他没看清,抱了跟儿子一块儿看榜的老夫人,正赶上这家的儿子没中,把他胖揍了一顿。
昊天一看这情景,对余煌说:“咱们就别挤进去了。靠近点儿,骑在马上居高临下看榜如何?”
“也好!”
两个人带马上前,远远的观看,见粉皮墙上张贴的榜文,一甲第一名便是浙江举子余煌,紧接着第二名写着山东举子张好古。
昊天暗自长出了口气:这里的历史果然还是按照“段子”里说得发展。不过还是不太保险,三天后的那件事如果也发生了,就可以确定无疑。他转头看向余煌,吓了一跳,只见余煌牙关紧咬,两眼含泪,直勾勾的盯着榜文,提着缰绳的手在微微的颤抖。坏了,要半身不遂!
昊天赶紧催马靠近余煌的身边,心说:预防为主,你只要说出那句——“嗯,好了,我中了”,我就抡圆了给你个大耳光。
余煌没给昊天这个“治病”的机会,慢慢得平复了下来。他用衣襟沾了沾眼泪,向昊天说道:“兄长,我们得中了!”
我们中了?看来没事儿,那就用不着打你了。昊天放心了,他向余煌一拱手:“是呀,得中了,恭喜你啦,状元公!”
余煌也回了一礼:“也恭喜你呀,榜眼郎!”说罢,两人同时大笑。
其实,殿试第一、二名才能称状元、榜眼,但明朝的科举十分严谨,基本上会试的一二三就是殿试的前三名,不会像清朝那样因为相貌、名字之类的把人家的成绩往后挪甚至作废(当然了,也不能长得太困难),所以这个名次一出来,基本上已经可以确定了。
其实按照常规,前三名不用来看榜,都有报喜的,一路敲着铜锣,辰时就到举子住的地方高声道贺。今年呢,也出了新鲜了,状元公余煌由于借助在人家,而且是贫民窟,没好意思留住址;榜眼郎张好古进考场时还不知道要住那儿呢,所以这第一、二名都找不着在那儿,没法报喜,只能等着自己来看。
周围的人听到两人的对话,肃然起敬,咋咋称赞:“瞧瞧人家,两个好朋友得中一、二名,再看看咱哥儿俩,一块儿回去‘重读’吧!”
知道得中,心里踏实了,两个人拨马要走。这时候“呼啦”跑上来一大群各府的家丁(怎么看出来的呢?因为都穿着家丁的“工装”——头戴一把抓的随风倒,身穿大袖绕襟深衣,足蹬薄底快靴。只是衣服颜色各不相同,有灰的,有蓝的,有黑的……)。
这群人一拨围住了余煌,一拨围住了昊天,七嘴八舌的问上了:“您是得中头名的余公子?您是得中第二名的张公子?”
昊天和余煌不明白怎么回事儿,随口答道:“正是!”
“那就没错了,您跟我来吧!”
“您上我家去!”“我们老爷有请!”
……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