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狗少进京-《连升三级》
第(2/3)页
要搁别人,明白的,上来给他一嘴巴!我上京赶考?我一个字都不认识,拿什么考啊?可是张好古没往那儿想。他想什么呢:我们家里有的是钱,想做个官儿,那还不容易吗?而且,要是能当官,也了却我一个大心愿。
“哦?我要现在上京赶考准能得中吗?”
“我保您中前三名,你要得中之后,我喝您的喜酒。”
“好,给你二两银子!”这就给人二两银子。“我赶考得中回来另有重赏,要是中不了,回来找你算帐。”
相面的心说:还等你回来,我明天就搬家。
张好古这街也不逛了,到家里头,打点行囊包裹,就要上京赶考。他爹张百万得着信儿赶过来,张好古马都备好了,这就要走。
张百万虽然没多大学问,但他明白,这赶考不是说去就能去的,得先考童生,就是童生试,中了是秀才;童生试完了到山东济南府乡试,中了是举人,乡试完了才能入都,到北京会试。他这个宝贝儿子连秀才都不是,隔着两道手呢,愣要上北京:你也得等家里给你打点好举人的身份哪。再说家里是有钱,但到了北京,天子脚下,扔块砖头都能砸着俩七品官,水深着呢,钱再多,比得过洪武年间的沈万三吗,惹了篓子就麻烦了。
按着张百万的意思不叫他去,可拦不住啊,没办法,只好把二管家张福叫过来:“你呀,跟着少爷上京赶考,记住了,一路上什么好吃吃什么,什么好玩玩什么,走的越慢越好,最好到北京考场已经散了,你们立马回来。少爷没出过门,你照顾好了,外面不比家里,多带钱,别让少爷惹祸……”
于是,多带金子,少带银子,张好古骑了一匹高头大马,带着二管家张福,还有一个小伙计狗剩,就奔北京来了。
一行三人走清河,沙河,昌平县,南口,青龙桥,康庄子,怀来,沙城,保安,下花园,辛庄子,宣化府,沙岭子,榆林,张家口,柴沟堡,西湾,天镇,阳高县……(又凑字数),一路上游山逛景,连吃带玩,管家张福又特意绕了点路。反正张好古也是个没头苍蝇,哪都不明白。不过说来也奇怪,张好古活了二十多年,头一回一件事这么上心,出门的新鲜劲儿一过,一个劲儿的催着快点赶路。可这也晚了,张好古赶的这科是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乙丑科,在张福的紧磨蹭之下,赶到北京,是考场最末一天。甭说进考场,到北京的时候,半夜里三更天,连城门也进不来了,都关城了!急的张好古围着北京城门直转,张福可挺高兴:明天进北京,正赶上考场散伙,老爷的任务完成了。
可巧啊,转着转着,张好古就撞到西直门来啦,半夜三更天,正赶上西直门进水车。明、清两代的皇上是这个制度,皇上在北京坐着,得喝京西玉泉山的水,风水上说玉泉山的水“体沉”(可能能赶上重水),还得喝当天的,半夜里让老百姓往城里运水。张好古到这儿的时候,正赶上水车来。守城官老远就把城门开放,往里进水车。要搁别人不敢,懂啊。张好古他不懂,赶巧了,管家张福也不知道到这事,仨人骑着马就跟着水车后头往里走。城官也没敢问他,一瞧张大少爷鲜衣怒马,穿得这么阔气,以为他给皇上押水车的呢。就这么着他跟着进来了。
可是进了城也不行,不认识考场在什么地方,那年头也没路灯,仨人黑灯瞎火满北京城乱撞,也不怎么就撞到棋盘街。正走着,对面来了一群人,前头打着两个气死风灯,当中有一匹高头大马——九千岁魏忠贤查街。张好古骑的这马黑灯瞎火猛然间一看灯亮,又看见那么多人,要惊。他一勒丝缰没勒住,得,他这马正握上魏忠贤的马头!
魏忠贤,那还了得,明朝熹宗皇帝宠信的太监,执掌生杀之权,要是平常有人撞他马,问都不问,杀,先斩后奏,有生杀之权。今儿个哪,没有,怎么呢,魏忠贤今儿心里高兴,因为借着熊廷弼一案,斗倒了死对头大学士杨涟,这些日子以来,魏忠贤一直挺高兴。今天喝了点酒,出来查街,碰上这么当子事儿,想要问问这人什么事情这么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