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一进门后,周铉便直接开口:“成国公,在下有一笔大生意,希望跟你合作。” 成国公点了点头,示意周铉讲下去,他不想和周铉废话。 周铉继续说道:“京城到了冬季要取暖;平日也需要烧材做饭。 但烧材一是需要不断添加材火;二是需要材火量大;三是很熏人; 在下有一思路,可将煤块转化为燃料,可长期烧、热量高、不熏人。” 成国公这时候有了点兴趣,他知道这是一桩很接地气的生意;但到底是多大,他不知道。 周铉做销售出身,知道仅仅这样说是不能打动客户; 于是,他再次说道:“这京城酒店和大户人家,取暖、做菜做饭都需要这个燃料; 关键是,它的价钱还比木材低。 以1年计算,如果每个燃料赚2个铜钱,京城这么多商户和官绅,甚至包括朝廷,一年至少能用上1千万个燃料; 除此之外,还有应天府、扬州、苏州、济南、开封、太原、西安和九边总兵府等,1年还可以至少卖掉2千万个燃料。” 这时候,成国公兴趣更高了,于是问道:“投入大吗?” 周铉说道:“很少,最多只要几百两银子;但是国公要小心被人模仿。” 成国公想了想,堂堂国公还会担心被人模仿吗? 于是马上问道:“你准备怎么合作?” 周铉回答道:“国公6成股份,在下股份4成;具体操作全部由国公派人进行。” 成国公这时候没有做声。 看得出来,他对这个分成不满意,尽管只需要几百两银子的投资。 如果真如周铉说的那样,那么一年至少可赚6万以上银子。 生意不是很大,但重在风险低,肯定有市场! 大明境内,价格这么低,如果真好用,他成国公还可以与朝廷、官府和九边做生意,谁敢跟他成国公做对呢? 有了回扣,谁也不会与银两过意不去! 进一步,如果每个燃料赚3个铜钱,那一年岂不是可以赚接近10万两银子。 稍微想一想,成国公便拿定了主意。 周铉基本猜测到了成国公的想法,但要成国公入瓮,周铉还要给他一个诱饵。 于是,他说道:“成国公,在下还有一个思路:成国公借给在下10万两银子。 如果一年后,成国公满意这项合作,那么在下不用还10万两银子,在下的四成股份也全部给国公了! 反之,如果国公不满意,那么在下付给国公12万两银子; 第(2/3)页